【賽迪網訊】9月13日消息,日前,騰訊文學戰略發布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在此次發 布會上,騰訊文學系統發布了“全文學”發展戰略,并推出了全新的業務體系,涵蓋旗下男性原創文學網站——創世中文網、女性原創文學網站——云起書院、數字 出版平臺——暢銷圖書,試圖全面打通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的鴻溝,讓文學產業全面擁抱互聯網。
在發布會上,諾獎得主莫言以及阿來、蘇童、劉震云4位在文壇極具影響力的著名作家也簽約 加入“騰訊文學大師顧問團”,助力騰訊文學的“全文學”構想。自稱堅持手稿寫作的莫言,還率先進駐騰訊文學在手機QQ平臺上推出的“QQ閱讀中心”。當 天,幾位文豪在發布會上對于網絡文學的未來,尤其是對傳統文學的沖擊做了一番精辟的討論和分析。
莫言表示:“網絡文學,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存在,而且是勢不可當。十幾年前,討論網絡文學,很 多朋友有微辭,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肯定,此次騰訊文學發布會就是對網絡文學最好的認可。”但莫言并不認可去嚴格區分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他認為:“不管 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本質都一樣,都是文學。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應該是互通的。”
“傳統作家跟網絡作家都是作家”
在老一輩傳統作家的觀念里,網絡文學是一個“下里巴人”的事物,它們趣味低俗,追名逐利,只會迎合讀者口味,無形間縮小了作家的發展空間,因此,一些傳統作家在潛意識里是看不上網絡文學甚至網絡作家的,更不會認為是一類人。
但在莫言看來,網絡文學是文學的一部分。而傳統作家跟網絡作家都是作家,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本質上都是寫作,只是方式和平臺不同。寫出更優秀的作品,奉獻給讀者,“是一個作家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
莫言十分認可騰訊將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打通的方式:“現在大部分網絡文學,優秀的很快被 出版社等傳統方式做成書出版,反過來即便鋼筆寫作的作家,他的書在網絡上也大范圍傳播。騰訊文學以這樣的方式把文學跟網絡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為文學發展 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本身這種舉措非常好!
事實上,在場的幾位大師對于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的區分都抱持著與莫言同樣的態度。蘇童表 示:“很多時代會質疑作者的身份,我認為不必拘泥于這個話題,更重要的是‘虛構會不會死’。任何時代,人類的精神永遠有空間騰出一部分做一些不那么實用的 事情。我們被認定為所謂的傳統作家或者網絡作家,都是抱著虛構做一些事情,一定意義上,價值是一樣的。對一個作家來說,更重要的是寫作態度和訴求。”
劉震云的觀點則更為鮮明:“傳統作家和網絡作家這樣的叫法是不科學的,比較科學的區分是 ‘一本一次性寫成的書’和‘一本分幾百次寫成的書’之間的區別。網絡文學最大的特點是每天都在連載,把每天的新創作發出來,但這種創作方式并不只是網絡文 學才有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張恨水先生的小說在申報連載,也是每天在發。這樣的連載小說,特別適用于盜墓、愛情、武俠題材,因為它是情節小說。連載的作 品跟一口氣寫成的小說,在結構上是不一樣的。”
“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將長期共存”
隨著網絡文學的迅速崛起,很多人有著這樣的擔心:網絡文學是否會給傳統文學帶來沖擊?對 此,莫言持樂觀態度:“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不同在于,技術導致文學發生微妙變化,網絡文學會涌現新的詞匯語言,以及不同的寫作思路,網絡小說一般熱了后 也可以出版大賣;而紙質文學未來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成為擺在博物館里的藝術品,只是說自己的書出版社出了,同時也可以給騰訊搬到網上去!
莫言還自我調侃道:“將來網絡文學和紙質文學共存共融,老少咸宜,這樣我們這些老家伙也不會徹底歇菜,還是有一線生機的。”
蘇童也表示:“今天,時代發展到這個程度,網絡作家的數字是非常驚人的,但他們和80年 代過來的作家生產方式完全不同,完全兩個世界。從網絡開始生產、構思、孕育第一個字,一直到最后被消費、回報,全部是通過網絡完成的。他們的收益也是我們 不能想象的,一個青年網絡作家寫手,一個月就幾百萬,這在我們聽來都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文學和我們的文學,同樣在這個時代并存,各人頭上一片天!
對于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如何共存共融,莫言認為,“網絡文學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網絡文 學是整個文學的組成部分,它的標準也不應該有兩個標準。印成書的文學有一個標準,網絡上發表的,通過手機或者電子閱讀器閱讀的,就另外一個標準,不可能 的。無論什么樣的方式,用筆,還是鍵盤,寫成的文學都是文學。不管紙質的,還是在網絡上閱讀的,都是文學!
對此,阿來也認為要堅持文字的高標準:“今天是互聯網時代,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沒有具體的 審查環節。這固然帶來了很多新鮮生動的東西,但這樣的狀態可能過于容易,導致大家會降低甚至放棄一些標準,F狀是有大量低標準的東西存在,但我們不要忘 記,文學最終的高標準沒有消失,仍然應該被大家追求和堅持!
劉震云和蘇童很認可阿來的觀點,且對網絡文學均持樂觀態度。劉震云表示:“過去有一種理 論說,文學的讀者越來越少,但是互聯網出現了,我看它的讀者會越來越多,是一種特別好的現象。”而蘇童則認為:“網絡文學不一定是閱讀快餐,還是有很多慢 文字,那些聽著雨聲、在很平靜的心境下寫出來的文字。”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當文學遇到互聯網”已經不是一個新命題。網絡文學發展 至今已成為文學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絡文學網民數為2.48億,較2012年底 增長了1493萬人,半年增長率為6.4%。
騰訊文學在發布會上特地設置的大師論壇環節,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對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本質和未來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大師們所論證的文學發展趨勢,或許正是騰訊文學所要帶給產業的思考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