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懸疑文學:這把火還能燒多久(劉莎莎)

    相關出版人指出,目前國內的懸疑小說還停留在靠題材吸引讀者眼球的層面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4月22日10:11 來源: 深圳特區報 劉莎莎

      近日,根據網絡神帖《我炒賣兇宅那些年》結集出版的懸疑小說《兇宅筆記》面市出版,受到讀者追捧。實際上,2012年這則帖子在網絡上就已瘋狂流傳,是繼《盜墓筆記》之后又一次出現的網絡點擊熱潮。和暢銷書《鬼吹燈》、《盜墓筆記》、《荒村公寓》相同的是,《兇宅筆記》也是一本懸疑小說。這些作品火爆的背后,是中國懸疑文學的崛起。

      開卷調查數據統計顯示,這些年,作為類型文學的重要一脈,懸疑文學圖書銷量一路“高歌猛進”,在出版市場上引領風騷。懸疑文學為什么這么火?這把火還能燒多久?與此同時,懸疑文學也遭遇到思想性、文學性、創新性不足的批評。對比國外歷史悠久、生態成熟健康的懸疑文學,剛剛崛起的中國懸疑文學還有多長的路要走?中國懸疑文學的前景又當如何?本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網絡文學興盛

      點燃懸疑文學火種

      懸疑文學屬于類型文學的一支。知名出版人柳易指出,2006至2009年,是國內原創懸疑小說的黃金時期。2006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紅遍網絡,很快就成功出版實體書,一舉占領全國各大圖書賣場排行榜首。2008年,《藏地密碼》的出版更將懸疑小說的關注度推至高峰。“這三本書是國內原創懸疑小說的標桿性作品。”柳易說。

      磨鐵圖書首席產品官韓志告訴記者,在磨鐵每年出版的通俗類文學作品中,懸疑文學所占比重最大。采取此策,是因為懸疑文學的讀者群基數龐大。“好奇心讓人讀下去。對讀者而言,懸疑文學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而《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書的暢銷又進一步攪熱了閱讀市場,培育了讀者群。”韓志說。不過,對比國外健康、豐富的懸疑文學生態,近年才“井噴式”發展起來的中國懸疑文學暴露出作品良莠不齊,寫作套路單一、題材重復、邏輯不嚴等諸多問題。

      ●“爆發式增長”

      暴露先天不足病根

      2009年之后,大批外版圖書、國外影視作品登陸內地,讀者直接接觸到當下世界最新最流行的通俗文化產品。懸疑小說的受眾,閱讀觀賞的可選擇性極大。“一個流行的英、美劇,如《X檔案》、《CSI犯罪心理》完全可以代替一套懸疑小說。且其制作水準和講述故事的水平,遠遠強于國內原創作家。”出版人柳易說,“而國外一流懸疑小說作者,東野圭吾、史蒂芬·金、丹·布朗等人作品的引進更是大大提升了讀者閱讀懸疑小說的水準。”

      對比國外一流的懸疑文學作品,中國懸疑文學的差距在哪?對此,磨鐵圖書首席產品官韓志表示,在歐美、日本,懸疑文學有著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經過多年的沉淀,懸疑文學枝繁葉茂,現已經高度細分為刑偵、推理、神秘文化等多個類別。“每個類別下面又衍生出N個流派。比如,日本的推理小說又分為本格派和變格派。”韓志說,“且每一個分支和流派上都有頂尖的作家。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細分度不夠、品類單一且缺乏頂尖作家。畢竟,我們的發展時間還太短。”

      國內知名懸疑作家蔡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談到懸疑文學的另一個維度。他說:“西方的懸疑文學探究的是人內心的問題。故事的動因是人而不是像現在國內的懸疑小說那樣,僅僅為了解開一個謎。”出版人柳易也指出,目前國內的懸疑小說還停留在靠題材吸引讀者眼球的層面。

      ●專業評獎系統缺失

      遭主流價值低看

      和歐美、日本懸疑文學的另一個區別是,國內的懸疑文學出版基本依靠網絡。“國外的懸疑文學作家很少有從網絡上出來的。他們一般通過出版經紀人或通過獲得權威的懸疑文學獎項,出版作品。”蔡駿說,“從網絡直接到出版,有隨意性的問題,而且作品水準參差不齊。”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南翔則表示,懸疑文學本身是一種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結合體。世界一流作家在寫作時,也會使用懸疑元素,如村上春樹,“但從網絡出來的作家,寫作難以避免地帶有快餐性。”

      韓志分析說,之所以網絡直接到出版,是因為目前在國內缺乏專業的懸疑文學獎項,出版生態也不像西方那樣成熟。

      蔡駿還提出,目前中國文學界、學術界對懸疑文學、網絡文學還是“低看一眼”,而在國外,作為類型文學的重要一脈,懸疑文學早已登堂入室,不僅有龐大的讀者群、專業的評獎體系、還有大學專門開設懸疑文學寫作、研究課程。對此,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南翔表示,文學研究總是滯后于文學寫作、發展,“另外,中國的懸疑文學還在成長階段,需要有思想性、文學性、創新性兼備作品說話。”

      ●影視劇助力懸疑文學

      迎“黃金時代”

      而在談到中國懸疑文學的未來前景時,有懸疑作家表示,盡管問題多,但中國懸疑文學還是迎來了“最好時期”。這些年中國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客觀上也助推了類型文學的發展。“影視劇需要好劇本,改編一部擁有一定讀者群且寫作成熟的類型小說比獨立編劇更便捷,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作家蔡駿也直言,這些年的確有很多影視劇公司登門造訪。

      蔡駿指出,影視劇對懸疑文學的需求讓懸疑文學寫手有了華麗轉身的機會。“有些寫手已經開始嘗試做電影編劇。我本人也想親自操刀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之前賣過幾次小說改編權,拍出的影視作品都不滿意。”蔡駿說。另一方面,影視劇也對懸疑文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駿認為,這對懸疑文學“升級換代”無疑是一次良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