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文化在哪里(李建永)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3月12日09:23 來源:人民日報 李建永

      廣義地講,文化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側重于精神財富;狹義地講,文化就是文治與教化。本文重在討論后者。雖然文化不是“文”與“化”的簡單相加,但卻是“文”和“化”的有機結合。“文”的本意是彩色交錯,花紋斑斕,《易·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引申為有文采,有品質,有思想,有內涵,包括文藝典章、禮樂制度等。“文”與“野”是相對而言的,“文”乃美和善之載體。美好的東西,很容易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遷化人。“化”的本意即教化、感化、遷化,《說文解字》云:“化,教行也。”文化正是通過“文”這種寶貴的正能量對人的遷染與潛化,“化”其言談舉止,正心誠意,暢美事業,直至改善和優化社會風氣乃至風俗習慣。

      那么,文化在哪里?

      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河。它從遠古浩蕩而來,并向未來奔瀉而去。我們沐浴在浩瀚的民族文化長河的某一流段之中,背對歷史,面向未來,最重要的是抓住當下,回答好文化的“去今來”問題。

      文化在哪里?在生活中,細節里。

      我們所謂當下文化的全部意義,就體現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活動中,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里。舉手投足是文化,待人接物是文化,企業形象是文化,機關作風是文化,社會改革是文化,制度創新是文化。有一段時間,我的女兒非常迷戀國外一個著名的電子品牌,但我卻對之大潑涼水,并斷言其不久便會衰微。原因很簡單——以它的手機產品為例,在沒有什么重大技術創新的情況下,每添加或者修改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要批量生產并加價銷售。如今這個品牌真的開始衰落了。不是我在惡意唱衰它,它的衰落就蘊含在其營銷策略和企業文化中。《呂氏春秋·義賞》說得好:“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同樣,一切以偷奸取巧、以鄰為壑、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為經營理念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什么機構,都是不可能持續發展下去的。盡管文化可以產生財富,然而負面文化亦可以產生負資產、負效應以及負能量。《詩》云:“匪今斯今,振古如茲。”這類反面教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文化在哪里?在歷史中,典籍里。

      歷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長。文化是一條激蕩在人類歷史中湍流不息的長河。《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文獻”之“獻”古作“賢”講,所謂無賢不成禮;現在則不妨把它當成文獻典籍來解。只有歷史留存下來的文獻典籍,才能作為文化曾經存在的憑證和依據。我們說起郡縣制,即有《史記·秦始皇本紀》述其原委;我們談到科舉制,亦有《隋書·高祖紀》敘其肇始。我國傳統文化歷來講究“修齊治平”,諸如我們今天常說的“以人為本”和“以民為本”,最早分別見于《管子·霸言》和《晏子春秋》,屬于政治文化的“治平”范疇;稍微生僻的“以身為本”和“以仁為本”,較早亦分別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和《三國志·魏書·鐘會傳》,屬于修身文化之“修齊”范圍。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即使是凝固的歷史(遺跡),亦需要文獻典籍來佐證,更遑論其他!此謂之其來有自、良有以也。

      文化在哪里?在傳承中,發展里。

      文化具有多向性與多面性,既有物質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態的,也是動態的;既有過去時,亦有現在、未來時;既要傳承它,更要創新發展它。然而,任何一種文化(或曰文明)都不可能割斷母體的臍帶憑空發展,故學習、研究和繼承傳統文化,是開拓創新未來文化的重要一途。沒有讀過《易》的人,很難想象那些現在看來仍富于生命力的詞語——文明、革命、消息、事業等,均來自古老的《易》。正是由于有《易》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和“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后哲才會創造出“窮則思變”和“與時俱進”這兩個頗具時代色彩的新詞。盡管《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中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與當代哲學意義上的“實事求是”,無論內涵還是外延都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你得承認,《漢書》的“實事求是”乃基礎性工程,是今日之“實事求是”的原始根據。俗話說,往來成今古,無古不成今。莊子亦云,“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未來文化要想創新和發展,必須把根深深扎進傳統文化營養豐厚的土壤中,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沒有博大何來精深!

      當然,文化的健康發展,不應拘執于弘揚傳統文化一端,要敞開胸襟,面向世界,汲取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泰山不卻微塵,固能成其大也。

      文化是人類前行的燈塔。探詢文化在哪里,是為了追尋文化的意義何在,探求文化的作用所在。文化的本體和本質在于“文”,它的作用和意義卻在于“化”。教化可以美風俗。有道是,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還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僅好書可以遷化人,好人更能影響人。古代嘗用“仁義”化人。“仁者,人也”,做人就要有個人樣;“義者,宜也”,做事必須做“應該”做的。所謂文雅與文明,就是文化“化”的結果。一個人的文雅與文明程度的提升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卻是全民素質和覺悟的整體提高。白樂天詩云:“鄉人化其風,薰如蘭在林。”這便是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所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中日韩产精品1卡二卡三卡|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