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兒童劇原創能力亟待提升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6月01日10:50 來源:中國藝術報 怡夢

      兒童劇演出票房、場次、劇目、吸引觀眾數量在全國呈增長趨勢,新創劇目卻不多,甚至有所下降,現實題材不如成熟IP改編作品受歡迎,業界專家對此表示——

      兒童劇原創能力亟待提升

      2015年全國兒童劇演出票房達3 . 61億元,演出場次達11459場,吸引觀眾534萬人次,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0 %,而同年話劇觀眾也不過536萬人次。另外, 2015年全國兒童劇演出劇目1130臺,比上一年增長了一倍。

      兒童劇《我愛童話》在2015年全國新創兒童劇票房十強榜中名列第一,這部作品在同年全國兒童劇票房十強榜中卻屈居第五,前四位分別是《動物總動員》 《熊出沒之繽紛王座》 《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豬豬俠之仙豆傳奇》 。

      ……

      以上由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兒童劇需求量大且呈增長之勢,但新創作品表現不如成熟IP作品。以北京為例, 2015年北京共演出兒童劇268臺,較2014年增長19 . 6 %;新創作品33臺,比2014年的60臺少了近一半。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春苗行動”北京市優秀少兒題材舞臺劇目展演新聞發布會上,主辦方曾遺憾地表示,問遍了熟識的業界人士,竟邀請不到一位專門創作兒童劇的編劇到場。種種跡象表明,兒童劇市場日益繁榮之下,暗藏原創不足的隱憂。

      “從事兒童劇行業的人都知道,兒童劇創作利潤低,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 ”中國劇協理事李龍吟介紹,在這樣的背景下,某省一個地級市的民營兒童劇團“居然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相比之下,同樣級別的話劇團基本上很難實現這一點,說明孩子看戲的需求很大” 。

      “原創和演出之間的關系我們一直在探索。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董事長董寧介紹,去年的500場演出中,有300場是外地演出,雖然收到很多約請,但他們依然堅持壓縮一部分演出,留出時間來投入新創劇目的排演,近年來他們創作了《想飛的少年》 《胡同.com》《足球少年》等現實題材兒童劇,深感新創一部兒童劇的整個過程十分艱辛。“兒童劇需要原創作品,但現實主義題材、有文學性、有戲劇性的作品不如成熟IP改編的作品像《植物大戰僵尸》一類好賣,我們需要在藝術、娛樂、市場之間找好平衡。 ”

      “找不到專門的兒童劇編劇,因為兒童劇真的不好寫。 ”天津兒童藝術劇院導演馬路表示,原創少、改編多,寫得不到位,文學性缺失,是目前兒童劇編劇面臨的問題!皟和膶徝廊の逗苌儆腥四苷嬲サ剑斘覀兿胫趺慈ソ逃⒆拥臅r候,我們的創作就脫離了審美狀態。 ”很多兒童劇中,往往講述一個孩子有什么樣的毛病,故事通過一件什么事教育了他,改掉了這個毛病, “把不靠譜的變成靠譜的” ,馬路認為,這恰恰是不對的! 《海的女兒》里的主人公多不靠譜,她認準了一個目標,誰勸都不聽,但這種不靠譜,在審美層面是有價值的。 ”馬路表示,創作者往往告訴孩子,不能不學習、不能不孝順等等,這種情節太淺表,缺少審美層面的深化,“孩子欣賞也是需要深刻的,這種深刻不是成人世界的深刻,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天性和本真,找到最接近孩子的真理。孩子身上有些品質很美好,但如果只秉持孩子的天性,有些事他們未必能做到,創作者要在故事里為他們做到,要保持純真,創作才能符合孩子的心理。 ”

      “我小時候看《三打白骨精》 《馬蘭花》 ,好多情節記到現在,對一生都有影響。比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假如深山里有一個老婆婆,那么她可能是一個妖怪;比如‘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這首歌謠,告訴小朋友要勤勞。 ”李龍吟回憶自己看兒童劇的經歷表示,兒童劇是兒童的精神食糧,創作兒童劇和為兒童提供食品是一個道理,創作者要有責任心。

      多次作為“春苗行動”劇目展演的評委,李龍吟深感,目前市場上的兒童劇作品,“像三聚氰胺那樣有毒的是沒有,但存在質量不高的,很多沒有入選、沒有獲獎的作品,其實也一直在演出,但太粗糙的作品我們不能支持” 。李龍吟對兒童劇創作堅持一個標準:“兒童看戲的機會并不多,我們至少要讓他們看一部戲能夠知道,這是戲,是表演,是舞臺藝術。兒童劇應該向戲劇靠攏。 ”

      “我特別反對‘大頭娃娃’戲。 ”李龍吟說, “演員的臉、表情都在頭套里,甚至演員本身不說話,是前期錄好音,讓演員在舞臺上跟著錄音瞎比劃,這不是表演,演員在舞臺上沒有創造的主動性,表演是不真實、不準確的,對孩子欣賞也是一種傷害。 ”李龍吟介紹,臺灣的布袋木偶戲都是演員真人說話、樂隊現場演奏,對觀眾的感染力非常強,他認為,如果劇情需要有動物,希望能把動物的頭飾做在演員頭頂,把演員的臉露出來。

      “家長帶孩子去看戲,孩子看得很‘嗨’ ,家長在旁邊睡著了,或者刷手機,我就覺得很心疼。 ”香港演藝學院舞臺及制作藝術學院講師葉遜謙說,兒童劇不應該只是兒童在看,旁邊的家長也要看,“我一直跟我的制作團隊有一個共識,一部兒童劇要讓臺下的孩子看得很‘嗨’ ,家長也收獲感動,他們從劇中獲得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葉遜謙認為,演出是一段旅程,是家長陪孩子一起走過的,觀看演出是一家人共同的一種生活體驗!拔覀優橐徊縿≈谱鞯难苌,可能是玩偶、氣球、書簽,還可以提供一些戲劇教育,讓家長和孩子不僅看的時候受感動,一些創意也可以帶回家繼續玩,走出劇場他們還可以繼續聊這個戲。 ”

      擺脫兒童劇原創不足的困境,創作者的觀念也需要變更,比如兒童劇的功能是什么?怎么定位?“我們以前總是想通過兒童劇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通過一個故事學到一個知識,甚至希望他學到的東西能在現實中起作用,但我認為兒童劇更是思維的培養、審美的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陶慶梅表示,兒童劇創作要實現從知識教育到審美教育的轉變,“教育要以美的方式進行,兒童劇中如果木偶不好看、燈光不講究,這個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我們應該用好的色彩、好的聲音、好看的物品、好看的人物,在審美上給孩子以熏陶。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