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歌劇《唐豪瑟》:演繹中世紀的愛與救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5月12日10: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 梅
      1841年至1848年間先后創作完成的《漂泊的荷蘭人》《唐豪瑟》《羅恩格林》,為瓦格納“浪漫主義風格”歌劇。圖為《唐豪瑟》演出現場。    王小京攝   1841年至1848年間先后創作完成的《漂泊的荷蘭人》《唐豪瑟》《羅恩格林》,為瓦格納“浪漫主義風格”歌劇。圖為《唐豪瑟》演出現場。   王小京攝

      在表現救贖與維納斯堡感官愛情世界并存的《唐豪瑟》序曲中,國家大劇院制作瓦格納歌劇《唐豪瑟》拉開帷幕。

      活躍在當今世界歌劇舞臺一線的瓦格納男高音歌唱家恩德里克·沃特里希,以雄壯有力的聲音塑造了中世紀游吟詩人唐豪瑟在欲望之愛與圣潔之愛間的游移與抉擇,第三幕中一段敘述唐豪瑟在羅馬尋求救贖曲折經歷的“羅馬自述”,更被沃特里希演唱得充滿張力、引人入勝。

      在劇中飾演伊麗莎白的女高音歌唱家芭芭拉·哈維曼,也以充滿戲劇性又抒情溫暖的聲音,表現出人性的美好與愛情的高潔。而朱賽皮娜·皮翁蒂以精湛的演唱與表演,傳神地塑造出妖嬈又擁有強烈占有欲的維納斯。

      此外,在劇中飾演沃爾夫拉姆等游吟詩人與赫爾曼侯爵的歌唱家馬庫斯·維爾巴、曼弗雷德·海姆、維森特·奧姆布埃納、卡斯騰·麥威斯、庫爾特·阿澤斯拜爾格、賴納·曹恩,也以出色的表現,為觀眾傾述中世紀游吟詩人的心靈世界。

      除了一眾國外藝術家的精彩表現,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演繹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長達近14分鐘、濃縮表現歌劇情節和精彩旋律的《唐豪瑟》序曲,被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得跌宕起伏,而且整部歌劇中,樂隊在與人聲的緊密交融中也源源不斷地釋放出音樂能量。

      執棒該劇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兼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呂嘉曾表示:“瓦格納作品,人聲與樂隊、和聲是綜合的、一體的,他的作品更像是音響的洪流,具有強悍的德意志風格,光彩奪目。”歌唱家與樂團、合唱團在音樂上的相互“較量”與融合,帶觀眾感受到了瓦格納歌劇音樂的獨特魅力。

      在舞臺視覺呈現上,此版《唐豪瑟》充滿了象征主義的色彩。擔任該劇導演、舞美設計的歐洲著名導演皮耶·阿里將舞臺的核心設計為一座有著四個側面的宏偉建筑。這個獨具匠心的“四面體”,不僅讓劇中維納斯堡、瓦爾特堡歌手比賽大廳、瓦爾特堡的山谷等場景進行靈動的轉換,同時充滿了深刻的寓意。

      皮耶·阿里也通過豐富的影像,極大地豐富了舞臺的視覺。其中,第一幕維納斯堡海妖們的舞蹈、第三幕“朝圣者的合唱”等段落,都通過與舞臺表演、音樂交融結合的影像,將有限的舞臺空間給予無限的拓展與延伸。皮耶·阿里表示:“這種豐富的舞臺視覺效果,并非僅僅為了在戲劇性上給人愉悅,而是始終在努力對作品的深層內涵進行詮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