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劇距今400多年歷史,它由祁陽高腔、昆腔、彈腔三種聲腔組成,曲牌豐富,劇目繁多。它并不像昆曲、京劇那樣,因得了身處繁華地、得到權貴文人的厚愛而身價百倍;它遠居湘南,興起于明代祁王府,又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它在王府的雅與民間的俗之間綿延著旺盛的生命力。祁劇的代表性劇目是《目連傳》,此次,湖南省祁劇保護傳承中心的《目連救母》將縮編后的《目連傳》展示在梅蘭芳大劇院,讓京城觀眾欣賞到堪稱中國戲曲“戲祖”的目連戲。
《目連救母》取自佛經,經中國化改編,講述劉青提破戒吃葷,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其子傅羅卜矢志救母,歷經劫難,終于救出母親,孝感動天的故事。在類似鄉間社戲演出的簡單布景下,一開場,一僧一道一尼上場,特別能體現中國人的宗教世界——佛道共存,只要能保佑眾生,大家是不在乎你是佛家還是道家。《目連救母》的音樂,既有佛教的,也有道教的;既有廟堂的,又有世俗的,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出山野風味十足的勸善戲。
在《目連救母》中,有許多曲牌,像皂羅袍、新水令,那些聽慣了昆曲的觀眾,肯定會發現,祁劇里這些曲牌有了新的變化,被賦予了濃郁的湘南風情。主演肖笑波不愧是“梅花獎”得主,唱腔細膩,做工干練,表演感人。她扮演的劉青提,把劉青提開葷前后的態度轉折、開葷后的驚恐,以及下地獄后受盡萬般難的痛苦,演繹得十分生動,令人動容。
中國自古有“飲食男女”之說。其實,美食和性愛都是欲望的體現,傅員外臨終前硬要劉青提立誓終身茹素,這隱晦地表達了另一個要求——守節!劉青提多年吃素,身形憔悴,精神萎靡,哥哥劉賈、下人李狗兒勸說其開葷,并沒有完全推動她的意志力。當那一僧一道一尼再次上場勸誡時,劉青提像失心瘋了一樣,大肆開葷,打罵僧尼,這實際上是她長期被壓抑心理的一次大爆發。《金瓶梅》不止一次寫佛寺、道觀、尼庵藏污納垢之事;《紅樓夢》更借賈寶玉的口,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盡管《目連救母》對劉青提開葷是批判否定的,但她是被夫權、神權活活給壓迫得翻不得身的犧牲品。
被鬼差押解的一路上,劉青提各種利落的造型動作,凸顯了內心的緊張。好的藝術作品,不需要人物直接說大道理,尤其是中國戲曲,演員通過那凄厲的唱段、復雜綺麗的身段,潛移默化中傳達了整個戲想表達的思想內涵。
“過奈何橋”,肖笑波的表演,扣人心弦,精彩絕倫,唱是悲愴的,動作是驚險的,完美地組合成一幅煉獄圖。在地獄里,劉青提哭訴自己從生產到養育傅羅卜的不易,句句血淚,使人感動不已。作為一個母親,劉青提絕對是盡職的,有這樣好的媽媽,才會有善良的兒子傅羅卜,因果循環。對于被罰做畜生的李狗兒、金奴,我也是同情的,他們兩個假如換做《紅樓夢》中私定終身的奴隸潘又安與司棋,看官們興許就不會嘲笑、鄙夷他們了。
祁劇的做工戲向來出色,盂蘭法會上,大和尚擺出各種羅漢造型,惟妙惟肖,眼功、肚皮功,活靈活現,饒是可愛。疊羅漢,融入了雜技的功夫,讓觀眾驚嘆不已。總之,祁劇《目連救母》讓北京觀眾大開眼界,領略到南方目連戲的絢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