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與中國觀眾對接,是起源于西方的芭蕾舞劇在中國大地上生存發展面臨的關鍵課題,中央芭蕾舞團今秋首演的芭蕾舞劇《鶴魂》對此進行了有益嘗試。
《鶴魂》根據二十年前的英模人物徐秀娟雨天在沼澤地救助丹頂鶴時獻出年輕生命的真實事跡創作。隨著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的傳唱,徐秀娟的事跡引起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的關注。多年構思數次去鶴鄉黑龍江扎龍和江蘇鹽城采風,芭蕾舞劇《鶴魂》終于搬上舞臺。創作《鶴魂》面臨一個決定成敗的關節點——藝術轉換。英模人物的故事在生活中很感人,一搬上舞臺很多便缺失了藝術魅力。失敗的根源在編導滿足于對原題材人物的直接展現,而沒有完成藝術轉換。《鶴魂》在這方面實現了突破,不僅為一個徐秀娟作傳,還聚焦于她與丹頂鶴的情感互動,以此取意造境結構全劇。在敘事上刪繁就簡,讓情緒飽滿,意象豐盈,營造如詩如歌的風格。劇中,女主人公夢娟為保護丹頂鶴獻出生命,丹頂鶴思念夢娟,在她逝去的沼澤地久久徘徊、哀鳴不斷……丹頂鶴這個具象成了大自然的意象,夢娟也成為愛護大自然的人類榜樣。那種人與動物命運相依的動人情境,表達了主創對守望生態和諧、建設美麗生態家園的呼喚。這是典型的當代中國故事,典型的當代中國精神。
舞蹈承載不了過于復雜的故事,所以創作者不在情節的因果關系上下功夫,而在人物命運與情感的反差對比中求得藝術張力。第一幕中,夢娟即將大學畢業,一群身著學士服的青年男女為慶祝畢業翩然起舞,優雅的華爾茲、拿手絹著天藍色傘裙的女子群舞、身著青花服的男子四人舞,還有炫“斜塔”特技的嘻哈男群舞、充滿喜感的中年教授“太空步”霹靂舞,盡情渲染學子即將步入社會崗位的激情和向往。劇中也描繪出戀人分離的憂傷,女主人公夢娟執意回故鄉養鶴,她與戀人志遠從此分隔兩地。一段深情的雙人舞,象征愛情的玫瑰和象征理想的氣球在他們頭上飄蕩,觀眾在舞者肢體延伸與張弛中感受著那份純潔的愛情和對理想的守望。
《鶴魂》不但故事是中國的,在舞蹈語匯上也充盈著中國元素。表現這個題材,中外舞蹈作品沒有參照范本。《鶴魂》打破傳統芭蕾的定式,創造出中國芭蕾舞的新造型和語匯。第二幕營造了一種中國山水畫意境:舞臺上,碧空白云下、蘆葦清水邊,一輪如火的旭日冉冉升起。夢娟回鄉,在蘆葦間穿行,大跳、平轉連接流暢,回歸的喜悅溢于舞姿間。她跪地雙手捧起一抔土,那是重逢久別的家園,這份深情讓人熱淚盈眶。接著,蘆葦蕩里探出美麗的鶴頂,那是丹頂鶴的冠冕,三兩只成群,天高云闊,人鶴共舞。鶴之舞實為鶴之語,是鶴對人的情感訴說。夢娟與鶴相互傾訴的舞蹈段落,令人耳目一新,這些靈感是主創團隊深入生活實地考察的收獲。為了更好地體現舞劇的主題,主創們到扎龍自然生態保護區觀察鶴的習性,細致到鶴求偶、繁殖、生長、捕食、嬉戲等。采風所得的素材,給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堅實的生活支撐。
舞劇也要有劇情起落和命運跌宕。《鶴魂》在表現女主人公為救鶴犧牲的段落時,調動各種舞美聲畫手段,呈現出雷電交加下的沼澤地,受驚嚇的丹頂鶴,奮不顧身救助丹頂鶴的夢娟,真實而震撼。夢娟的戀人志遠來到鶴鄉,面對一望無盡的蘆葦叢,仰天寄托哀思。舞臺上出現了幻境,一襲飄渺的薄紗裙是夢娟的身影,還有一只久久徘徊于天際的丹頂鶴,三位舞者對影成行。這種夢境與現實交織的手法,表現出生命的意義和青春的價值,使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天人合一的主題呼之欲出。芭蕾藝術見于丹頂鶴,是高雅與圣潔的相遇,就像丹頂鶴的紅色冠冕,寓意著中國芭蕾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作者朱小鳳 單位:中央芭蕾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