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專訪新疆科普作家李丹莉:拓寬新疆兒童文學新領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6年04月26日10:21 來源:人民網 韓婷

      新疆科普作家李丹莉帶著新書《小石頭的夢想》科學兒童專輯24日在烏魯木齊簽售,吸引了眾多小讀者。25日,人民網記者專訪新疆科普作家李丹莉,與大家一同分享創作故事。

      一、記者:我們從你的科普作品中了解到,您寫了大量的科學童話,很多人對童話比較了解,但科學童話這個領域卻鮮為人知。您能給大家說說什么是科學童話嗎?您為什么會選擇科學童話創作領域?

      李丹莉:科學童話又稱知識童話、自然童話,是童話的一個分支,它具備童話的各種特點。富于科學的啟迪,又具有藝術的美感。能培養讀者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啟迪少年兒童的智慧。科學童話在兒童文學家族中始終是較難觸及的特殊文體,是文學與科學相結合的文學作品。文學把情感注入孩子的靈魂,而科學則把理性融入孩子的心智,科學童話需要作家既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又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往往這種雙重的高難度的要求,限制了人們在這個領域的創作。

      我專職做科普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期間參與組織了大量的科普活動,但我還是擅長發揮我文字的特長,因為我認為,文字是一種綿延的載體,它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向更多的青少年傳遞科學知識、傳播科學之美,所以我一直嘗試、并堅持著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創作方式。

      我的寫作題材大部分是以新疆野生動物、植物,奇特的地貌、珍稀的地礦等特有的自然資源為科普內容,讓小讀者在與童話故事的親密接觸中,輕松汲取具有新疆特色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新疆神秘的自然珍寶,激發小讀者了解新疆、熱愛新疆的美好情懷。

      二、記者:可以說李丹莉是新疆的科學文藝創作領域的領軍人物。曾被譽為“新疆第一位主攻科學文藝創作的青年作家”。她的科學童話創作涉及知識面廣,文筆優雅,充滿幻想,人文情懷豐富,格調高雅。您能談談您的創作特點嗎?

      李丹莉:我對新疆充滿熱愛,這些年我癡迷地向小讀者介紹新疆特有的自然資源,在童話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情感化體驗,撥動著孩子們稚嫩的心弦,使他們深刻用情于萬千物象,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依附在感動過程中。

      也許有散文創作的基礎,我的科學童話作品常常追求一些唯美素淡的意境,我希望用童話幻想的美來揭示科學的美和文學藝術的美。我還習慣于將情感注入科學童話的寫作視角,撥動孩子們稚嫩的心靈琴弦,使他們深刻同情萬千物象,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依附在感動的過程中,于是吸取科學知識就對孩子們來說就很自然而然了。

      三、記者:目前出版物中介紹新疆自然科學知識的很多,但大多數是枯燥的知識讀本,用科學童話形式向青少年介紹新疆自然科學知識的書鳳毛麟角。《小石頭的夢想》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請您介紹一下這本書。

      李丹莉:《小石頭的夢想》是由新疆教育出版社用漢維雙語的形式出版發行,全書分上、下冊,是我近兩年來精心創作的科學童話作品專輯。這里面有些文章其實是借鑒了高士其先生的科學文藝創作方法,比如把昆侖山上一顆其貌不揚的小石頭擬人化,寫小石頭阿磊不甘于只做普通的石頭,夢想發揮更大的價值,經歷風雨,經歷冷嘲熱諷,最終被地礦學家發現并經過雕琢,成為精美的玉石藝術品。用童話故事的表現手法,主旨是給小讀者普及新疆特有的自然資源中珍稀地礦和田羊脂玉的形成過程等科學知識。《木楊楊的煩惱》也是用童話的方法普及胡楊樹生態環境以及荒漠植物特征的科學知識,并告訴小讀者們對美的追求要因人而異這一深刻的主題。《我要去看海》意在讓孩子們了解徙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的北山羊,故事設計了北山羊一路想去看大海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心中只要留個太陽,看什么都會陽光燦爛。”體現出鼓勵孩子們不畏懼困難、樂觀向前的主題。

      四、記者:我們知道您是國家一級作家,你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遇到過困難嗎?請您給大家講講您的創作歷程吧

      李丹莉:我16歲在《少年文藝》上發表了處女作,之后一直喜歡寫散文,中間有10年我沒有寫作,當時覺得作家這個夢想太遙遠。好在那個時候雖然放棄了寫作,但沒有放棄讀書,讀書使我擁有了價值審美能力以及不俗的人生品味,也使我懂得了愛和堅守,書滋養著我的精神,也使我不畏懼困難,堅定不移地沿著書的臺階向上走。

      自從第一部科學童話是《回家》得到了小讀者的認可后,又創作了《大紅魚的心聲》《木楊楊的煩惱》《我的未來不是夢》等一系列青少年科普作品,大部分入選國家東風工程,連續四屆獲得新疆優秀科普作品獎,榮獲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2011年開始,全國優秀少兒期刊《小學生時空》專門開辟了“丹莉講故事”科學童話專欄,一些出版社找我約稿,還有很多小讀者給我寫信發郵件。在講座、簽售活動中,小讀者們渴望科學知識的眼神一直激勵著我更加努力地創作。

      我曾經遇到過困難,在寫作過程中遇到莫名其妙的阻力。曾經感到迷茫。

      但我后來漠視它,帶著平靜和勇氣,堅守著真善美的信仰以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潔的精神花園。也正是那些困難讓我長出了蒼鷹般的翅膀,最終成為我的動力,成為我文字生長的養份。

      幸運的是我得到了前輩和同仁的熱情鼓勵,他們伸出友情之手,無私地幫助與支持我,使我為自己確定了藝術追求的方向,更有信心在科學文藝這一領域里努力摸索與探求。

      所以我感謝困難讓我我有了審美和判斷的能力,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保持不變的愛與厭,讓我擁有了彌足珍貴的友情。

      五、記者:當前科學文藝作品正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您認為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面臨哪些困難?

      李丹莉:當前我國科學文藝出現了很多優秀作品,特別是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把科幻作品推向世界文學的視野中。但是在科學文藝領域的理論研究、評論還相當匱乏,甚至一些專業人員不知道還有這樣一種文體。從表面上看,似乎到處都有它的位置,但仔細一看處處又沒有它的居所,比如一些文學的評價體系中,沒有把科學文藝作為一種門類看待,而科技方面的體系中,認為科學文藝不屬于科普領域的范疇,“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現象,影響了我們的科普作家創作熱情。

      李丹莉簡介:

      國家一級作家,少兒期刊科學童話專欄作家,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員,負責新疆科協科普作家協會秘書處工作。出版代表作品《小石頭的夢想》《木楊楊的煩惱》《回家》《大紅魚的心聲》《我的未來不是夢》等十多部,多次榮獲全國以及自治區各類獎項。

      在新疆科學文藝領域,李丹莉被稱為“拓荒者”,被譽為是“新疆第一位主攻科學童話的作家”。2013年李丹莉以扎實的創作邁進一級作家的行列,她的科學童話填補自治區科學文藝創作領域的空白,作品被翻譯成維、哈、蒙等多民族語言,還被翻譯成英語、俄語等。2014年在全國科普創作座談會上,李丹莉作為新疆唯一受邀科普作家代表得到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接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