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廣州作家張欣最新小說《狐步殺》出版,接受本報專訪:
日前,廣州著名作家張欣沉寂近四年后,推出最新小說《狐步殺》。該小說進入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并風靡于《北京文學》、《小說月報》等雜志,深受讀者好評。近日,該小說單體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張欣被稱為最早找到“文學上的當今都市感覺的人之一”,她善于充分揭示都市社會人際關系的奧妙,并把當今文學中的都市感覺和都市生活藝術提到一個新高度。接受采訪時張欣表示,“我不在意別人只看到有關我‘都市、女性、愛情’這些標簽。”這部《狐步殺》,記者認為其閃爍著廣州文學積極向上、格調明朗的亮色,當是張欣向社會寫實轉型的重頭作品,也是廣州文學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文化成果。
文、圖(除署名外)/ 廣州日報記者 吳波
文學應成為“人往
高處走”的精神助力
《狐步殺》的價值在于對當下問題的正面引導,弘揚正能量,這是用堅守對抗南國都市現狀的迷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評論家鐘曉毅指出,“在還沒有多少作家去觀照都市生活的正面價值時,張欣已用她的寫作實踐在思考如何把現實發展中的都市,與文學經驗中的都市表現出的正反兩面——樂觀積極與悲觀彷徨的兩種矛盾特質,較好地融匯在一起,創造出一個較為全面的當代都市形象。她尤其擅長在對都市的困惑與迷惘中,站在‘人’的立場上,宏揚‘人’的精神,確立‘人’的價值,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但人還需要進化,文學應當成為‘人往高處走’的一種精神助力,成為人上進的精神燈火。”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從兩樁案件中,我們不難看到,錢財是罪惡的直接根源,它讓老王一家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夫妻積怨;它讓十年寒窗熬出頭的端木哲不惜鋌而走險,心懷叵測。小王和端木哲完全迷失在金錢的泥淖中,棄親情,喪人性。小王不顧母親的心臟病,和醫院爭,同哥哥吵,還將母親推倒在地。端木哲大學畢業后,沒回過家,沒寄過錢,親情在他心里抵不上一沓鈔票。究其原因,小王從小受寵,揮霍成性,錢是他玩樂人生的保障;端木哲從小受窮,飽嘗冷眼,錢是他躋身塔尖的幻想。
作者將狐步舞曲分別飄蕩在兩樁案件中,渲染一種緊張詭秘的氣氛,舞曲“瀟灑靈動中殺機四伏,你進我退,我退你進”,“所有的刀光劍影暗藏于無限優雅之中”,這是案件特點,也是兩種力量暗中較量的過程,也是小王、柳三郎這些看似優雅之人的心理寫照,內心蟄伏魔咒,平靜的外表后常湍流涌動。
用堅守對抗都市中的迷失
張欣的《狐步殺》,寫愛情的語言美輪美奐,寫警察的奉獻和犧牲催人淚下。小說以故事取勝,而陽光富含哲理的語言更吸引人。與她眾多作品一樣,故事以南國為背景,以通俗化的手法、獨特的題材和視野,將南國都市人和物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擁有直面現實問題的社會性容量和人性內涵,更傳遞了“接地氣、貼民心”的正能量。
小說情節緊湊,引人入勝,以兩樁死人案件的調查為主線,串起與案件相關的人物經歷、生存狀態和都市風情,真實展現了一個時代、一座城市的特有風貌。
故事從兩起看似普通的案件展開,老干部老王因為看護的疏忽突然死亡,在醫院與家屬的調解中,家庭中所有暗藏的矛盾和糾纏迅速惡化;服裝設計師柳三郎因為妻子外遇而離婚,而妻子的外遇對象因為私制冰毒被通緝,一夜之間人間蒸發……警察忍叔和年輕的搭檔周槐序深藏在民間,密切關注著有關的蛛絲馬跡,在緩慢地進展中,真相在敬業和專注中慢慢走向清晰,所有的事件都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在這個戾氣四溢的時代,作者依然有可貴的靜默與堅守。小說在描寫時代的緊張與戾氣的同時,生動塑造了忍叔這樣一個警察形象,他平凡而堅韌,沉默而專注,敬業而執著,十多年如一日默默追蹤一樁看似毫無進展、毫無線索的案件,在忍叔身上,有著作家對當今時代某種人性的贊美——“總有一些笨人忠于職守,總有更多的人選擇正直、善良、是非分明,專注到極致”。
“張欣屬于會講故事的作家”
有評論指出,“張欣屬于會講故事的作家,她的小說《狐步殺》證明了:一個作家要講好故事是有難度的。”接受采訪時,張欣表示,“故事是小說的靈魂,作者就是一個手藝人,再高的藝術境界,都要依托故事來證明。”這篇小說的故事相當復雜,有多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張欣不僅能將多條線索梳理得很清晰,而且所講述的故事具有層次感。第一個層次是關于愛情的故事,第二個層次是關于兇殺的故事,第三個層次是關于刑警的故事。由愛生恨,造成了兇殺,兇手的逃逸,引出了刑警。張欣的小說始終有一種貴族氣質在蕩漾,她在書寫世俗生活時仍然保持著高貴氣質,流露出她對貴族精神的追慕。
小說延續了張欣小說一貫的特色——好看,看似平淡的案情下的暗流洶涌,山重水復中的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結局,還有美麗的愛情——隔山隔水、重重障礙下的向往、吸引和綿綿愛戀。值得一提的還有小說的語言,爽利而一針見血,有著一個成熟女性作家歷經人生風雨的睿智、通透和寬和、悲憫。
張欣是一個能夠敏銳感受到時代痛點的作家,這部《狐步殺》同樣如此,小說通過兩起普通案件,反映的是我們當下時代表面繁花似錦、欣欣向榮,實則充滿個人的緊張和心里陰暗面。小說中,兩手沾滿血腥的真兇都是正常邏輯推理中最不可能犯罪的平常人,他們生活富足,功成名就,人生該有的全部都有,但是事實遠不如表面那樣平滑,在某一個瞬間,人性中蘊積的壓力在欲望的挑戰面前,全部化成尖利的戾氣,正如小說中所說的“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跟自己做斗爭”。
對話張欣:都市繁華背后的彷徨
廣州日報:能談談創作這本小說的初衷嗎?
張欣:我個人坦誠,過去的作品或許有些灰暗。人生是一段一段的,會有一些變化。寫這個作品之前,我發現:一個作家不管你反思或者鞭撻了多少社會痛點,社會陰暗處照常病入膏肓。于是,我便著手從正面來寫這部《狐步殺》,想寫一部正能量題材的作品,或許算是一個初衷吧。
廣州日報:您覺得該小說創作的難點在哪兒?
張欣:大家都知道,負面怎么寫讀者都會信,因為現實是這樣。但寫正面形象,有時候我寫著寫著,某個人物形象我自己都不相信了,要把正面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非常難的事情。
廣州日報:您怎么會想到給新小說取這樣一個名字?
張欣:書中兩樁死亡案。高干兼藏書家王老先生住在醫院里由護工陪護,突然死去;另一樁案件是化學老師端木哲因為貧窮,失去了喜愛的姑娘苞苞,為了賺錢,他制造減肥藥,結果鬧出了人命,他也隨之神秘消失。兩年后,端木哲的手機開機啟用,他似乎浮出了水面,追蹤調查,他竟然兩年前就慘死在設計師柳三郎手下。
兩個兇手在生活中是非常優雅而成功的,常說良心喪于困境,他們根本還沒到這個地步,殺機隱藏于優雅之中,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對的恐怖的戾氣。這種優雅,我想到了狐步舞,于是就選用了“狐步殺”這個名字。
廣州日報:作為都市中的一員,您自己是否彷徨過?
張欣:彷徨每個人都有,我也有。我年輕的時候在友誼商店看到別人打開錢包,很厚的一疊錢,我心里就挺酸的,我自己也很努力工作,但是買不起。彷徨都有,不會天生很堅強。我們過去沒選擇,大家都穿一樣,固然是一種痛苦。但是你們現在可以任意選擇也是一種痛苦,全都是好的,哪個都不能撒手,什么都要,就變得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