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太陽一落山,城里就一片漆黑,什么活動也沒有。現如今,文化活動多了起來,夜幕一落,各式各樣唱歌跳舞的群眾活動蓬勃開展。這些并非特意組織,都是自發生長起來的。”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談到當下的文化景象時,話語間流露出自豪。
平頭短發,寬臉,濃重的鄉音配以簡樸的衣著,這位曾用筆尖書寫壯闊波瀾的作家,與記者面對面時卻如老鄉般實在。
在二月河看來,當下的中國文化一直在蓬勃生長,人民群眾的智慧令人驚嘆。談到時下與影視結緣而走紅的網絡小說,二月河贊不絕口。他坦言,網絡文學中所蘊含的網民創造力,常常令專業作家汗顏。“盡管網絡文學還有各種各樣問題,但其中卻蘊含無窮的潛力。”
談及文化的弊病,他一針見血。“數量有了,下一步就在于怎么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畢竟,不能總是廣場舞和硬氣功,還有一些格調低俗的現象需要糾正,陳舊的形式也需要創新。”
下藥須對癥。這次出席全國人大會議,他帶來了關于文化創新和共享的議案。他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綱,談起了總書記對于“創新”的重視,也談及自己創作生涯中的心得體會。在二月河看來,當社會發展進入多樣化時代,城市化、工業化、網絡化帶來許多新的碰撞與融合,新的現實也需要新的文藝作品加以表現。沒有創新,現實主義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創新之外,更要共享。二月河口中的文化共享,更多地指向了傳播成本的降低。“希望普通文化產品,能夠盡早減免稅收,降低價格,讓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樣豐富的文化生活。”
在期盼文化繁榮發展的同時,他也強調了規范和管理的重要性。面對一些渲染負能量、嘲諷弱勢群體,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二月河呼吁以必要的行政處罰手段進行干預。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應會同專業人士,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標準,杜絕創新過程中的“劍走偏鋒”。
當被問及近兩年來的創作,二月河謙遜地說,因為時間和精力所限,現在很少再寫大部頭作品——小寫怡情尚可,但如果不想寫而非要硬著頭皮寫,就是對讀者和自己的不負責任。“丁玲曾經提過‘一本書主義’。我現在寫了13本書,知足常樂。”他笑著說。
(本報記者 魯博林 劉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