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抗戰勝利70周年 >> 正文

    忠實記錄人類歷史空前浩劫——蕭乾歐洲戰場采訪足跡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9月03日08:46 來源:光明日報 戴軍

      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曾于1939年至1946年在英國生活和工作,其間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由學者轉為戰地記者,以親身經歷向國內發回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戰場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戰地報道。他的一手報道在反映戰爭血腥殘酷的同時,著重展現了盟國軍民不屈不撓抵御納粹侵略的精神。戰后他又采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波茨坦會議、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的審判等,是經歷了二戰全程及報道二戰歐洲戰場的中國記者第一人。

      1935年,25歲的蕭乾從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后,進入《大公報》任文藝主編兼記者。1939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邀請他作為講師赴英任教,《大公報》同時委任他為駐英記者。當年8月31日,他從香港赴英。第二天(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雙重身份的蕭乾抵達英國后,在認真履行教職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記者的職責,通過觀察和親歷向中國讀者介紹了德國法西斯的兇殘及戰爭給英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此外,他還應邀奔走英國各大城市,宣講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以及抗日救亡運動中的中國文化名人的事跡。

      1942年,蕭乾辭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職,攻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英國文學系研究生。1944年,他中止學業,以《大公報》駐英特派記者身份在英國各地采訪,并獲準成為盟軍隨軍記者,深入歐洲大陸戰場。

      二戰中,英吉利海峽的天塹令德國法西斯鐵蹄難以輕易踏上大不列顛。為瓦解英國人民的戰斗意志,納粹德國曾于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間,對英國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實施了持續8個月每天24小時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大轟炸對首都倫敦造成巨大破壞,令其成為二戰期間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共有10多萬幢房屋被毀,近5萬人死亡。

      大轟炸的日子里,蕭乾常常置安危于不顧,奔走于倫敦街頭的殘垣斷壁間,前后寫下數十篇通訊,反映英國軍民不屈不撓、同仇敵愾、頑強生存、堅持生產、苦中作樂的事跡。他在1940年11月16日寫下的《銀風箏下的倫敦》一文中,以紀實的筆觸展現了大轟炸給倫敦帶來的巨大災難,以及英國人民難以摧毀的意志和斗志,極大地鼓舞了同一時間在東方戰場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軍民。文中寫道:“在最漆黑的日子里,倫敦還能笑。破屋棟、送奶車、舉重機上全懸著飽經風霜的國旗,頹壁上寫著種種諧句。”

      作為戰地記者,蕭乾用他手中的筆,忠實地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人類歷史空前浩劫中歐洲戰場的一個個偉大歷史瞬間,前后寫下了《大轟炸前夕》《銀風箏下的倫敦》《矛盾交響曲》《到萊茵前線去》《從倫敦到巴黎》《血紅的九月》《倫敦三日記》《一九四零年的圣誕》《劍橋書簡》《旅人行蹤》《南德的暮秋》《紐倫堡戰犯營》等大量描寫歐洲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通訊和特寫。除此之外,在旅英6年間蕭乾還前后出版了5本介紹中國的專著,內容涉及中國相關知識和近代史、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國抗戰文藝、中國戰況等,廣受國外讀者歡迎。

      (本報駐倫敦記者 戴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