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正文

    傳承不斷,創新不足,“中華第一龍”—— 銅梁龍舞 如何“耍”得更精彩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1月29日07:36 來源:人民日報 崔佳 蔣云龍

    “銅梁龍”在火雨中游動。
    資料圖片

      火雨紛紛,星落遍地。一條長龍,就在那火雨中逡巡、游走。鐵水師傅歐建康,站在場子一邊,身旁火爐上是冒著泡的鐵水。他大喝一聲,手一拋、再一擊,一瓢鐵水飛上高空10多米,如紅色煙花在空中綻放。一個個裸著上身、穿著短褲的舞龍手,揮舞著龍身,沖入這紛飛的煙火。

      在重慶銅梁區高樓鎮,舞龍隊每次進行這樣的火龍舞排練,現場都會擠滿觀眾。火龍矯健雄壯,觀者連呼過癮,第一次看的人更是目不轉睛。這次排練結束,幾名西安客人意猶未盡,當場拍板,邀請舞龍隊春節期間到西安演出。

      每年春節期間,都有全國各地的客戶慕名而來邀約“銅梁龍”。大家都想看看,這“中華第一龍”,舞起來究竟是啥陣勢。

      龍舞不缺觀眾,但“性價比”不高、急需創新

      銅梁耍龍燈習俗久遠,盛于清代,20世紀80年代后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華第一龍”。2006年,銅梁龍舞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銅梁龍 舞包括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龍燈舞包括大蠕龍、火龍、板凳龍、小彩龍等多個品種,彩燈舞則有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豬啃南瓜、高臺龍獅舞等多種形式。

      重慶市銅梁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顏顯全介紹,該公司去年接了50多場外地演出,純利潤100多萬元。而在整個銅梁,龍舞每年應邀演出1000場以上,龍文化產業年產值近5億元。

      “我們的問題不是沒有觀眾,而是觀眾太多。”顏顯全告訴記者,“前年春節龍舞演出,只能容納4萬人的廣場來了7萬多人,為避免群體性安全事件,龍舞演出被迫取消。”

      “正因此,有些老客戶不再邀請我們。”顏顯全有些無奈,“當然,更多的是嫌龍舞性價比不夠高。與二人轉、變臉等節目相比,龍舞表演人多價高,也沒太多花哨的包裝。”

      缺乏創新,正是從業者眼中銅梁龍舞發展的一大阻礙。但銅梁龍舞,并不是沒有創新的傳統。

      “上世紀80年代,我們把川劇中的打擊樂、臺步、功架引入龍舞,有了韻律、有了內容,游龍變得有血有肉。上世紀90年代,我們確定了全國舞龍比賽的基本 套路和標準,給龍舞競技立下了規矩。這兩次改變,讓銅梁龍舞走向全國、聞名海外。”銅梁龍舞代表性傳承人、73歲的黃廷炎老人提及過去不無驕傲,“但龍舞 要繼續發展,得有人接過創新的旗子。”

      為了創新,重慶高樓火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劉長江想了些辦法,“我們制作了LED燈的龍身,也嘗試用新材料制作鐵水。我們還打算把龍舞從廣場搬上舞臺。” 但從整體看來,創新仍顯不足。龍舞從業者們有個共同的焦慮:“急需人才!急需創新!”

      “龍舞行業一直以個體化發展為主,沒有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引進渠道。所以,現在既沒創新的領軍人物,也缺乏發展的中堅力量。”銅梁區文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年來,盡管有些創新,但整個行業還在吃老本。就說‘二龍戲珠’,20多年了,還是老套路。”

      如何既能出新出彩,又能沿襲好傳統?黃廷炎有個愿望,“我希望能成立一個銅梁龍燈龍舞協會,專門對龍舞套路的發展、表演的創新進行研究和嘗試。”

      走進中小學、規劃產業園、規范市場,傳承期待更多思路

      在高樓鎮的火龍舞隊,成員平均年齡50歲左右,技術要求較高的鐵水師傅里還有70多歲的老人。由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銅梁龍舞的傳承,成了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為了傳承這項非遺,“銅梁龍舞”進入了銅梁區從小學到高中的體育課程。在銅梁二中,每個班、每個年級都有一支舞龍隊。指導教師劉學剛認為,學習龍舞能傳承文化、強身健體,也能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

      龍舞畢竟還是表演,專業舞者從哪兒找?由于龍舞表演基本集中在春節期間,很多公司都是接了活兒,再找舞者,表演質量難以保障。“沒有半年的訓練,舞不出 銅梁龍的精氣神。”劉長江正在考慮,從民兵應急分隊里吸收年輕人,“讓他們以個人身份參加演出,不耽誤正事,還能增加收入。”

      “缺舞 者,源于現在銅梁龍舞的兩個主要問題。”銅梁區文委的這位負責人說,“一是行業品牌濫用,沒有龍頭企業。如今10多家龍文化企業都是民營,年產值都不足 1000萬元,龍具銷售、龍舞表演都‘摻一腳’,發展沒有層次和體系。二是競爭無序,誰搶到客戶就是誰的,存在一定的惡性競爭。為用好‘銅梁龍舞’這塊金 字招牌,銅梁區打算走文化創意產業的道路。”

      設立“龍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招聘專業人才,給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是一條可 行之路。同時,節目創新也納入了規劃。“我們打算推出精品節目‘龍文化實景演出’項目,目前正招商引資。”這位負責人說,“爭取能讓‘全國舞龍大賽’‘全 國舞龍錦標賽’落戶銅梁。” 此外,龍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在規劃中,在稅收、工商、土地、融資等方面,鼓勵、支持相關企業的發展,“一步一步來,希望銅梁龍 舞在咱們手里,能飛得更高、更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