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哪吒如何成為引發兩岸共鳴的文化符號?
    來源:中國新聞社 | 劉家軍  2025年02月14日07:57

    古有哪吒鬧海傳說家喻戶曉,今有“電音三太子”熱歌勁舞風靡臺灣、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大陸影史票房榜冠軍……哪吒形象跨越古今,哪吒信俗在閩臺地區乃至全球華人聚居區域廣泛流傳。

    哪吒為何能成為引發兩岸共鳴的文化符號?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中心研究員、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家軍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探討哪吒信俗的文化內涵及其在社會文化發展浪潮中的演變。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1

    記者:閩臺地區對于哪吒信俗的崇尚源自哪里?與社會文化發展有著怎樣的關聯?

    劉家軍:哪吒信俗起源于黃河流域,融合李靖第三子神勇悟道、“助周伐紂”等系列傳說及儒家意蘊、道家思想而成。唐宋時期,中原移民南徙入閩,將哪吒以“中壇元帥”“太子爺”形象帶入新地域。明末清初,泉州府晉江先民許培元等人帶領鄉民大規模遷臺,“人走神隨”,哪吒信俗經由福建的本土化發展后播遷臺灣。

    閩地多山少田,移民之路艱難險阻。臺灣海峽海況復雜,且海水顏色較深,閩人稱之為“黑水溝”。跨過“黑水”抵達臺灣,又見密林雜草,水土多瘴,瘟疫蔓延;天氣高溫潮濕,旱災、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面對未知與危險,來自家鄉的哪吒信俗給予了他們精神慰藉。移民建神廟、行民俗,哪吒信仰在全島延展開來。

    哪吒有“戰神”之稱,被視為守護境域的強大神靈。因傳說他曾大鬧東海,故民眾在航海、捕魚時會祭拜以求平安、豐收。又因他通常以七歲稚童形象出現,家長也會祭拜他祈求孩子平安無災。經過多年發展,哪吒信俗在臺灣落地生根,如今整個臺灣的哪吒廟有370多座。

    在大陸,河南西峽、四川宜賓、江蘇連云港、浙江溫州、廣東潮汕、福建閩南等地都有供奉哪吒的神廟或祭祀點,主祀哪吒的廟宇不少于10座,配祀哪吒的廟宇不計其數,福建的晉江太子宮、泉州慈恩寺及鎮海宮等哪吒信俗祖庭香火尤甚。

    明代以來,還有大量的哪吒信俗分爐、分香抵達港澳及東南亞,國際性的哪吒信仰祭祀圈早已形成。

    2025年2月,閩臺僧眾于泉州慈恩寺瞻拜哪吒神像。受訪者供圖

    2

    記者:與閩臺其他民間信俗相比,您認為哪吒信俗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劉家軍:哪吒腳踩風火輪,被認為是法力強大的紅面“少年神”。中華自古英雄出少年,哪吒不受世俗約束,疾惡如仇、除暴安良,有少年人特有的好奇探索、果敢創新的精神。

    閩臺民間信俗中的廣澤尊王,同樣以“少年神”形象出現。但哪吒起源于中原,屬于大地域神明,較其他區域性人格神信俗的覆蓋范圍更廣。哪吒信仰在兩岸民俗中的表現有相似之處。例如,家長會向哪吒祈愿護佑孩子健康成長。守護孩童是哪吒少年形象的功能性意蘊之一。不同之處在于,哪吒信俗在臺灣結合了流行文化,“電音三太子”的出現一時引領民間信俗風尚。

    3

    記者:哪吒信俗到臺灣后是怎么變成“電音三太子”的?

    劉家軍: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泉州府晉江先民許培元等從家鄉分爐,始建臺灣嘉義新營太子宮,成為哪吒信俗在臺灣的開基祖廟。經民間文化不斷演繹,哪吒信俗也經歷一系列在地的社會化改造,如今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如在廟會、慶典等場合,表演者扮成哪吒模樣,身著鮮艷服飾,頭戴哪吒發飾,腳踩高蹺隨著動感電子音樂節奏熱舞,有時還會以說唱形式講哪吒故事或說吉祥祝福話。這一形象被稱為“電音三太子”。“電音三太子”將傳統哪吒信俗與流行元素相結合,讓哪吒信俗以更貼近現代生活的方式在臺灣傳播。這一形象也很快流行到閩南、潮汕等地。

    2024年1月,“電音三太子”在廈門翔安兩岸信俗敘緣大會上表演。受訪者供圖

    4

    記者:哪吒形象的當代傳播中,如何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價值相結合,從而引發共鳴?

    劉家軍:哪吒信俗的傳統文化根基穩固,核心內涵是對年輕人的守護、對社會正能量的推崇等。這些價值歷經歲月從未改變,成為連接現實和傳統的紐帶,也是兩岸哪吒信俗得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審美也隨之變化。哪吒作為“少年神”特別適合文化創新,也為年輕人追溯文化淵源提供切入點。哪吒信俗這一穩定的信俗文化體系和審美形象在臺灣,卻源于大陸,是經不同代際間的傳播變遷而來。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大陸票房冠軍,創作者善于挖掘哪吒形象蘊含的歷史元素,凸顯其年輕活力,打造出符合當代人審美的作品。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既能被新奇的表現形式吸引,又能在內心深處與中國歷史深刻意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強烈共鳴,進一步理解哪吒形象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和時代價值。哪吒信俗不是憑空虛構的符號,而是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托以及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穩固文化根基。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周邊手辦等文創產品熱銷,部分線下商家出現缺貨現象。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5

    記者:在兩岸及全球華人聚居地,哪吒形象如何體現文化的凝聚力?

    劉家軍:當下,傳統民俗活動承載了更多社會功能,如廟會、游神等活動滿足當代人的社交需求。兩岸進香團跨越海峽互動,不僅為臺灣民眾提供拜謁祖廟的機會,也為兩岸交流搭起橋梁。

    在全球各地的華人社區,可看到太子宮、哪吒神龕隨移民腳步傳播的痕跡。每逢傳統廟會,哪吒形象常常亮相,這不僅是對傳統習俗的傳承,更是人們對家鄉文化眷戀、慎終追遠的集中表達。對文化根源的深度認同跨越了地域界限,成為凝聚全球華人的重要精神內核。

    兩岸中國人及全球華人對哪吒信俗的執著堅守,本質上是文化認同的體現,這種文化認同的穩定性源于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厚底蘊。包含哪吒信俗在內的中華民族共有民俗文化,是一股潛在的巨大力量,成為維系兩岸及全球華人社區的精神紐帶。

    受訪者簡介:

    劉家軍,歷史學博士,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中心研究員、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廈門大學老年大學合聘教授;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臺灣宗教文化和民間信仰專題學術顧問、廈門市陳元光學術研究會會長、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民間信仰與宗教、民俗與節慶、世界民族志等。發表論文、報告文學及序言百余篇,出版專著及主編著作十余部,涉臺信俗著作主要有《福建節慶習俗》《城隍文化研究》《閩南祖庭文化研究》(系列)等。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久久99视频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热6|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