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古劇遺音傳薪火

    ——看土家族陽戲《平叛招親》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2月07日13:12 來源:中國藝術報 李悅
    土家族陽戲《平叛招親》劇照土家族陽戲《平叛招親》劇照

      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戲劇會演中,一部來自我國西南地區的土家族陽戲《平叛招親》格外引人注目。它以通俗易懂的文學腳本,高亢激越的音樂聲腔、豪放質樸的表演動作、古樸神秘的面具臉殼,演繹了一出浪漫奇特的愛情故事。整臺演出熱烈、火爆,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古老的藝術風采。

      《平叛招親》由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宜居鄉沿峰村白馬戲班演出,這是一支來自武陵山地區名不見經傳的農民業余演出隊伍。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的形成與衍變,是以民族藝人和以他們為核心組成的劇團、班社作為載體相傳承的。少數民族劇團有許多都是業余的,如流布于貴州、廣西、湖南三省區的侗戲。業余劇團的藝人一般不脫離經濟生產勞動,而是大都在農閑時分、喜慶節日或民俗活動中,臨時組班演出。他們土生土長、半農半藝,農忙時勞作,空閑時演出,以特有的輕便活動方式,滿足了廣大農村人民的需要。因此,民族劇團(隊)的建設,便成為關乎民族劇種發展的中堅力量。

      土家族陽戲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是土家族文化的載體、戲劇的活化石。它以家族為單位傳承,至今已傳承至第11代, 《平叛招親》即全部由土家族人擔綱演出。這種藝術傳承方式,體現了少數民族戲劇的特性,如侗戲、布依戲、佤族清戲等也都是在村寨、家族中流傳。他們傳承著歷史、文化、戲劇,也傳承著人民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評判,體現了民族的宗教信仰、風情習俗和審美情趣。由于這種傳承是文化的、根的傳承,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世代相傳。

      《平叛招親》由祭祀儀式和演出正戲兩部分組成,正戲中開戰前也還要先作祭祀。祭祀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體現了少數民族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反映了宗教在少數民族世俗生活中的地位。少數民族戲劇在演出前,一般都要先祭祀本民族的始祖或神靈。只有祭祀開臺后,才能演出正戲。如藏戲演出前要煨桑、跳羌姆,北路壯劇在演出前要請華光或八仙開臺,而重慶陽戲則是請關老爺開臺。土家族陽戲具有宗教儀式劇——儺戲的特征,其藝術形態原始、古樸,由演員頭戴象征性面具進行表演,演出形式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它起源、蛻生于宗教祭祀儀式中,而后經過酬神向娛人過程的轉變,審美功能不斷得到強化,形成一種既與神人祭拜的宗教祭儀相依存、又與世代相襲的民俗活動相依附的獨特戲劇樣式。

      《平叛招親》的文學劇本基本樣式是詩劇,但也具有戲劇性沖突。劇中表現二兄弟被俘后,二姐妹心中充滿了殺與不殺的矛盾。此時倆兄弟、倆姐妹各有所思、獨有唱念,間有嘍羅從中斡旋,使舞臺焦點不斷轉換,形成十分風趣的戲劇場面。劇本的唱詞通俗易懂、質樸無華,有的近似于白話,但又合轍押韻,甚至巧用了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 ,體現了民間文學、說唱文學的特點。其念白簡短、精練,唱腔與念白相間,形成張弛有序的韻律。尤其其中的幾段對白:“以強欺弱者,斬!以大壓小者,斬!將公報私者,斬! ”一連用了12個“斬”字,對白干凈利落,既立了軍規,又樹了軍威。

      尤其有趣的是,作者還將猜謎游戲引入劇中,這種引用來自于農村生活,是底層農民的特有思維,只有了解農村生活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劇本。劇中有一場表現兄弟倆與姐妹倆的雅袂對句,如“天作棋盤,星作子,誰個敢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等,更是充滿了文化的意味,由是誰又敢說農民沒有文化呢? !就連嘍羅的語言也是妙語橫生,兄弟倆說,“世上只有男找女,哪有女人找男人? ”嘍羅卻說,“我們少數民族都是姑娘找男子漢,政策放得松,小姐找相公。 ”其語言詼諧、幽默,表現出農民的思想、情感、機敏和情趣。

      土家族陽戲《平叛招親》的舞臺呈現亦是可圈可點與這種古樸藝術形態相適應的,就是演員除旦角外都要戴面具進行表演。男旦的素面、小嗓演唱、碎步前行的表演,與其他男性戴面具、大幅動作的表演,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具有很好的戲劇效果。這也不由讓人想起,漢族的地戲、端公戲、關索戲以及少數民族的壯族師公戲、毛南戲等,許多角色也都是戴面具演出的,反映出古老劇種在藝術形態的某種共同特征。

      當然, 《平叛招親》也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業余戲班使用的演出腳本,大都具有說唱文學注重敘述性的特點,而不大注重文本的嚴謹與精細,因此文本仍可看出某些不足與缺憾。譬如有的地方、有的人物作了重復性的表述,例如戰前已立下了12個當斬的軍規,后在行軍路上似就不必再作重復,重申“不許害良民、不許動草木、不許違令”的幾不許;此外由于是農民的業余演出,其整體表演水平也有待作進一步提高。但金無足赤、瑕不掩瑜,由于此劇是土家族戲劇首次晉京演出,它開創了土家族戲劇的歷史新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