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視察。村里的老年舞蹈隊,伴著歌曲《紅太陽照邊疆》翩翩起舞。習總書記駐足欣賞,還說,幾十年前自己當村支部書記時,村里廣播每天都放這首《紅太陽照邊疆》,非常熟悉,而今終于來到了歌中所唱“海蘭江畔稻花香”的地方。
《紅太陽照邊疆》的曲作者、朝鮮族作曲家金鳳浩就是和龍人。從上世紀60年代傳遍大江南北的《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紅太陽照邊疆》,到改革開放初期涌動著時代氣息的《美麗的心靈》、《金梭和銀梭》,再到新世紀在長白山腳下回蕩的《長鼓敲起來》,半個世紀以來,金鳳浩為時代歌唱,為人民歌唱,滿含深情地譜寫著華彩樂章。
17年鄉村路,
扎根火熱的社會生活
“我們心中的紅太陽,照得邊疆一片紅。長白千里歌聲嘹亮,海蘭江畔紅旗飛揚……”今年10月,歌曲《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問世整整50年了。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既有鮮明的朝鮮族音樂特色,又有著濃厚的時代氣息,生動地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朝鮮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畫面。作為這首紅色經典的作曲者,金鳳浩完成這首“成名作”時,還只是海蘭江畔的一位業余創作者,年僅28歲。
1937年,金鳳浩出生在朝鮮北部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為戰爭,幼年時他便隨家人來到中國延邊和龍縣(今和龍市)安了家。金鳳浩天生喜愛音樂。延邊解放后,他常到駐和龍部隊大院外,入迷地聽戰士拉手風琴。有位戰士問他:“想拉手風琴嗎?”“想!”從此,金鳳浩成了部隊大院的常客,他還買來手風琴教程、各國名曲曲譜,邊學邊練。20歲那年,金鳳浩考入和龍縣文工團,走上了夢寐以求的文藝之路。
在百廢待興的年代,追求文藝的道路極為艱辛。當時,和龍縣文工團成員一年有兩個月集中勞動,春季插秧,秋季收割,剩下10個月演出。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金鳳浩常常背著18公斤重的手風琴奔走三五十里地。白天,他和老鄉們一起挑糞、積肥、種地;夜幕降臨,就在打谷場上動手裝臺,獻上精彩的演出。卸妝、撤臺時,往往已是凌晨一兩點。
沒有專門的學習時間,金鳳浩就在下鄉路上帶著書看,還不時作記錄,由此完成了樂理知識的學習。這種邊勞動、邊學習、邊演出的生活,金鳳浩過了整整17年。與百姓同甘共苦的經歷,也為他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文藝工作者必須深入生活,老老實實地向人民學習,這樣才能了解人民,了解社會,創作出好的作品。”金鳳浩說,“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教育文藝工作者,要把目光投向人民,要明確認識到藝術到底為誰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又重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歌唱領袖、歌唱黨,抒發延邊人民對黨的感恩之情
1964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舉行文藝匯演,全州文藝團體1000多人匯聚在州府延吉一比高下。期間,延邊州歌舞團團長鄭鎮玉鼓勵大家:“我們延邊是老解放區,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過上了好日子。現在,全國有許多地方都推出了歌頌毛主席、共產黨的優秀歌曲,而延邊的文藝創作不夠。在此,我向大家挑戰,請大家應戰。”這番話,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創作熱情。
金鳳浩對坐在身邊的和龍縣文工團團員韓允浩說:“我們應戰吧!”一年后,韓允浩拿出自己創作的歌詞《紅太陽毛主席》,請金鳳浩譜曲。
“我們的延邊山山都是寶貝山,肥沃的公社田野豐收了黃金山。這個豐收怎么得來?敬愛的領袖毛主席給我們的。啊,好啊,美麗的延邊,我們延邊人民縱情歌唱毛主席。”這是一篇用朝鮮語創作的歌詞,怎樣才能讓旋律既新又美,還突出民族特點呢?背上長鼓,抱著伽倻琴,金鳳浩一路思索,回到家中。
夜,總是能激發人的靈感。昏黃的燈光下,金鳳浩輕輕撥動伽倻琴弦。“6-5-3-2-1”“6-5-3-2-1”伽倻琴的五弦,緩緩流淌出富有彈性的節奏。彈著彈著,琴弦上跳躍出靈光閃現的旋律:“ ”“對,就是這種感覺!”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里,金鳳浩譜曲、修改,一氣呵成。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金鳳浩輾轉反側,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終于挨到天亮,他匆匆跑到單位,把正在食堂吃早飯的韓允浩拉到操場上,聲情并茂地唱起《紅太陽毛主席》。不料,韓允浩卻表情嚴肅地說:“再唱一遍。”“是不是對我譜的曲子不滿意?”金鳳浩心中有些發涼。于是,他振作精神又唱了一遍。這時,韓允浩在他肩膀上用力一拍,激動地說:“太好了!”兩個年輕人開心的笑聲,灑滿了深秋清晨的操場。不久,這首歌在延邊農民文藝匯演上,由和龍縣農民歌手金順子首唱,并流傳開來。
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后,韓允浩與金鳳浩順勢把歌名改成了《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后來,這首歌的漢語唱詞也由他倆和別人集體創作完成。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這首歌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傳遍全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隨行的費城交響樂團,作為最早訪問新中國并進行演奏的外國樂團,就演奏了《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這一曲目。1975年,在中央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26周年招待會上,朝鮮族歌唱家黃仁順又傾情演唱了這首歌曲。
在《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問世的第二年,韓允浩、金鳳浩又合力創作了歌曲《紅太陽照邊疆》。這首歌曲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此前金鳳浩與上化生產大隊的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生活。
過去,坐落在圖們江邊的上化生產大隊(今和龍市勇化鄉興化村),山山都是石頭,貧窮落后。為了改良土壤,提高莊稼產量,人們就用手把石頭一塊塊刨出來、運出去,最終,石頭山變成了良田。為了歌頌上化農民戰天斗地的先進事跡,上級要求和龍縣文工團創作相關文藝作品。
“撿石頭,撿石頭,今天撿,明天撿,這個枯燥的動作怎么用藝術形式表達呢?”金鳳浩陷入了思考。突然,他轉念一想:“農民撿石頭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豐收嗎?而豐收的希望已經實現了。”此時,樸素的唱詞噴涌而出:“豐收來了,豐收來了,上化大隊的豐收來了。豐收怎么來的?幸福怎么來的?毛主席的教導,上化人民自力更生的結果。”催人奮進的旋律,如影隨形。1968年,這首歌由韓允浩重新填詞,正式定名為《紅太陽照邊疆》。后來,這首歌在全國掀起傳唱熱潮,成為定格那個時代的紅色經典。
“《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紅太陽照邊疆》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根本上源于各族人民對毛主席、共產黨的熱愛。解放初期,雖然延邊的生活仍很艱苦,但與舊社會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延邊人民滿懷感激之情。”回首半個世紀的滄桑,金鳳浩說,“歌曲是時代的號角,有什么樣的時代,就有什么樣的歌曲。雖然這支曲譜是我偶然創作的,但是從當時的時代背景看,必然產生這樣的歌曲。”
頌揚新時代,聚焦改革開放大潮中平凡的人們
“曙光透進路旁的林蔭,鈴聲打破黎明的寂靜。姑娘駕駛清潔車,晨風吹動著你的衣襟……”1980年,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美麗的心靈》,像一陣清風吹進了中國的大街小巷。在改革開放大潮涌動的春天,這首贊美新一代清潔女工風貌的歌曲,以清新質樸的風格,贏得了全國聽眾的喜愛。
《美麗心靈》的詞作者,是浙江人陳雪帆。他在晨練時,有感于清潔工人的高尚與可愛,便創作了這首歌詞。1979年,在吉林省文聯工作的金鳳浩收到了浙江省文化廳寄來的一本歌詞集,其中就有《美麗的心靈》。雖然與陳雪帆素不相識,可金鳳浩也有晨練的習慣,并感懷于清潔工人踏著第一縷陽光,用雙手裝扮城市的辛勞。他一直想為他們寫首歌。現在,機會來了。
“我覺得這首歌表現的不應該是清潔工人工作的單調,而是要歌頌他們默默奉獻的高尚情操。因此,我給這首歌確定了歡快抒情的基調。”金鳳浩說。當時,吉林長春只有火車站站前廣場有清潔車。為了讓歌曲更生動,金鳳浩一有空,就到那里觀察清潔工駕駛清潔車工作的情景。清脆的車鈴聲,有規律的齒輪轉動聲,年輕的清潔工人微笑的臉龐……金鳳浩使用兩個主要曲調在歌曲中交替出現,并加以變化的手法,使得這些音樂形象更加鮮明,令人難忘。
《美麗的心靈》唱響之后,有許多樂迷給金鳳浩寫信,其中,清潔工人的來信最讓人動容。有位清潔工人說:“這首歌寫得好,提高了我們清潔工人的地位。”還有位清潔工人說:“我們并沒有這樣美,但我高興時經常唱它。”1980年,《美麗的心靈》從上千首歌曲中脫穎而出,成為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選出的11首“優秀群眾歌曲”之一,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收入《亞洲、太平洋地區音樂教材》。
同一時期,與《美麗的心靈》一起被人們廣泛傳唱的,還有金鳳浩譜曲的《金梭和銀梭》。“太陽太陽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銀梭,交給你也交給我,看誰織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銀梭日夜在穿梭,時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輕人別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這首輕快活潑、極富流動感的通俗歌曲,以形象的比喻、動聽的旋律,把詩一樣的歌詞融進歌曲中,勸勉人們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催人奮進。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全國人民爭分奪秒,努力彌補“文革”造成的損失。改革開放的號角,更是激發了人們的昂揚斗志。《金梭和銀梭》帶著春天萬物復蘇的氣息,展現著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作為那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旋律,《金梭和銀梭》不僅成為國慶35周年廣場集體舞曲目之一,還入選“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受群眾喜愛的30首歌”。
“我創作的是群眾歌曲。群眾能在生活中傳唱這些歌曲,我的創作才是成功的。”金鳳浩說,“改革開放后,大家意識到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性,把目光投向了平凡的人。這樣的變化,文藝創作當然要有所體現。”
情系長白山,用創新手法歌頌家鄉新風貌
美麗的延邊,是金鳳浩的家鄉。他習慣于每天醒來,聽朝鮮族音樂在青山綠水間回蕩。可是,由于工作的關系,金鳳浩不得不遠離故土,先是到了長春,后來調入北京,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文工團藝術指導、創作員。
游子情深。走得越遠,思鄉之情越濃。退休后,金鳳浩每年都要回延邊走走,小住一段時日。
“現在的延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拿我們和龍來說,生態還是那么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升了,現代朝鮮族特色民居取代了茅草房,還通了高速公路和高鐵。”談起家鄉的發展,金鳳浩如沐春風。
2002年,為了慶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金鳳浩創作了《長鼓敲起來》(李潔思填詞)。這首歌曲在保留朝鮮族音樂節奏和音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通俗音樂的元素,同時結合西方歌曲創作技法,使得歌曲既有濃郁的朝鮮族音樂風格、清新的鄉土氣息,又不乏現代感,形象地勾勒出延邊立足傳統、蓬勃發展的現代風貌。
“民族民間音樂要繼承,但不能為了繼承而繼承,而是要發展。怎么發展呢?這就需要創新。音樂創作要兼收并蓄,好的東西可以借鑒,但是不能一味模仿、復制,要拿出自己的東西,這才是創新。”金鳳浩說,“這么多年,我的音樂創作始終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要美,表達人們喜歡的東西;二是要別致,這就是創新。”
幾十年來,金鳳浩譜寫了上千首歌曲。如今,站在海蘭江畔,聆聽風吹稻花的聲音,金鳳浩心中總會生出層層漣漪:“我是在朝鮮族民間音樂土壤上成長起來的,朝鮮族音樂賦予了我無窮的創作源泉,而我也盡自己所能讓朝鮮族音樂有所發展,為更多的人所傳唱。能為人民、為時代寫出幾首好歌,今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