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以畫筆共譜“草原長調”

    ——中蒙當代美術交流展亮相太廟藝術館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11月11日12:55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婷
    圓月亮之夜(布面丙烯)  達·巴達姆【蒙古】 圓月亮之夜(布面丙烯) 達·巴達姆【蒙古】

      油畫《月亮之下》 ,繁復色彩間抽象的馬兒讓人倍感新鮮,這幅今年剛剛完成的作品來自畢業于列賓美術學院的照·烏英嘎;特·諾日瑪扎布的《特殊的星星》看上去神秘而富有玄幻的色彩;達·官嘎的《獵手》與《游牧》 ,黑白色調中以簡潔線條勾勒的草原日常,則給觀者十分瀟灑落拓的視覺享受……這些難得一見的蒙古藝術家畫作,來自日前在北京太廟藝術館舉辦的“草原長調——中蒙當代美術交流展” 。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太廟藝術館和蒙古國國家美術館共同主辦。

      草原浩瀚無邊,描繪“草原”的藝術作品也總給人帶來粗獷之感。而此次展覽無論從請柬還是招貼設計上,除了凸顯遼闊的草原文化意境之外,又有“粗中有細”的考究——寬銀幕似的畫面上天地相接,金黃和藍綠的色帶則猶如長調般綿長。步入太廟藝術館古韻十足的展廳之中, 40位中蒙藝術家的近200件作品,以豐富的藝術形式圍繞草原的主題,將古與今、本土與友鄰勾連起來。其中,納·巴圖巴特、拉·寶門道爾吉、沙·齊木德道爾吉、薩·阿拉坦格日勒、達·巴達姆、策·巴圖吉日嘎拉、瑪·巴雅爾瑪格奈、格·寶力道巴雅爾等17位蒙古國藝術家的72件作品參展,其中有5位是國家功勛級藝術家;其余的作品來自朝戈、蘇新平、妥木斯、劉大為、孫景波、胡勃、楊剛、孫志鈞等23位中國藝術家。展覽開幕式上,本展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范迪安指出:此次展覽是在建設“一帶一路”新的征程上,中蒙兩國美術創作與合作的開端,也將為今后兩國更大范圍和多種形式的美術交流積累經驗。攜手組織此次展覽的機構中,中央美術學院絲綢之路藝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根植于中央美術學院深厚的學術資源,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開展藝術研究和當代美術創作交流;蒙古國國家美術館擁有豐富的藝術藏品,代表蒙古國最具權威性的藝術判斷和文化指向。

      蒙古國的廣袤草原和英雄故事滋養了擁有博大胸懷和浪漫個性的人民,而這種博大與浪漫投射到藝術創作中,則表現為作品中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蒙古國藝術家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積極吸收世界藝術經驗,勇于探索創新,他們開朗的情懷孕育出富有張力的藝術語言,顯示出鮮明的文化特征。許多年來,中國藝術家也通過對蒙古族人民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細致體察,用自己的作品叩問人與自然、自我與世界、生命與信仰的關系,表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范迪安認為,“近年來,兩國藝術家頻繁互訪,在一起寫生創作,既增加了友誼,更有了共同的收獲。此次展覽,將兩國藝術家的作品并置在同一時空中進行展示,為的是探討全球化語境下不同特色文化間的互動交流,放眼今日中蒙兩國的藝術交流,宛如草原長調的樂音,具有豪邁的旋律和悠遠的回響。 ”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便著意刻畫草原主題,并創作了《民族英雄》等作品的藝術家孫景波,此次參展的《有帳篷的棚戶小院》 《通向斡難河谷的小路》 ,都來自于7月赴蒙古的采風。這次采風,讓他感觸最深的,是兩國之間從單純的物質交流,正逐漸轉變為更加豐富的文化與藝術交流,他說:“揮動畫筆是畫家本能的需求,但在蒙古,我們一行人簡直有著如狼似虎的創作欲望。草原如‘長調’一樣動人的畫面,讓人激動不已,忍不住一直想要抓起畫筆。而中蒙兩國藝術家相互之間的促進與相互激發,為創作帶來了更多動力。人們常說‘草原的天,孩子的臉’ ,草原上的天氣瞬息萬變,剛剛還是艷陽高照,一會兒就變得烏云密布,再過一會兒又下起了雨,但是所有人都不為所動,只是專注于自己的畫作。難忘的還有,我們八九個人到蒙古畫家拉·寶門道爾吉家里做客,他送給每人一幅自己的油畫,那種好客與真誠讓人倍加感動。 ”

      據悉,此次展覽在北京結束后, 12月還將在蒙古國國家美術館舉辦。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