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活動 >> 文學活動 >> 正文

    “血肉筑起的長城——抗戰中的文學”展覽在京開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7月10日07:53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曉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于中華民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抗日戰爭嚴峻的歷史形勢下,文學擔負起喚起民眾、實現民族救亡的使命。 作家們走出書房,走向人民大眾,以筆為刀槍,投身到火熱的民族救亡運動中去。經過硝煙的洗禮,中國新文學終于將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嶄新形象展現在文 學史上,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史詩般的畫卷。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月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現代文學館承辦的“血肉筑起的長城——抗戰中的文 學”展覽在北京開幕。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芊,副主席吉狄馬加、陳崎嶸、李敬澤,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出席開幕式。

      鐵凝在講話中談到,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是軍事和政治的勝利,也是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在這場全民族抗戰中,廣大作家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 運,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和堅忍不拔、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他們走向戰場、走向戰斗的軍民中間,用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報告文學、通訊特寫、歌詞、戲劇等形 式,鼓舞著民族的魂魄、激勵著民眾的斗志。對今天的作家們來說,先賢前輩的風范和業績是嚴肅深長的召喚和激勵,召喚著我們走向時代、扎根人民,激勵著我們 將個人的創作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去。

      鐵凝表示,紀念抗戰勝利,緬懷先烈和前輩,回望抗戰文學,必將推動中國廣大文學工作者更深切地體會我們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 者、先行者、先倡者,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 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講話全文見2版)

      瑪拉沁夫代表老作家、老戰士講話時談到,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這段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歷史,是廣大作家取之不盡的創作寶 藏。今天,這一寶藏有待于我們更進一步地發掘、傳承、創新與發展。在血與火中淬煉出的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更為豐富的內涵。每一個作 家都應該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重溫中華民族這段悲壯的歷史,將它作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永遠銘記。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作家,繼承發揚現實主義的優秀 傳統,歌頌在抗日戰爭中涌現出的成千上萬的英雄,以鮮明的時代性、厚重的歷史感,抒寫中華民族萬眾一心、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爭取勝利的堅定信念,從中汲 取智慧與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信心與力量。

      青年作家李約熱在發言時表達了對前輩作家的敬仰。他說,抗日戰爭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面對強大而殘暴的敵人,前輩作家表現出了空前 的團結與勇敢的戰斗精神。那個年代已經遠去,但他們的背影依然清晰。在大時代面前,一個作家的命運跟千千萬萬民眾的命運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無論是在昨 天,還是在今天。為了未來的目標,青年一代還需要作更多的努力。

      開幕式后,鐵凝、錢小芊等步入展廳,參觀展覽。他們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并詳細詢問有關情況。此次展覽以“血肉筑起的 長城——抗戰中的文學”為主題,分為“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三部分。展覽展出了大量作家 肖像,抗戰時期文學活動、戰地采訪照片及書影,此外,許多珍貴的文學作品初版本、文學期刊創刊號、作家手稿也首次與觀眾見面。

      崔道怡、周明、石英、李文朝、黃傳會等作家代表,中國作協所屬各部門、各單位負責同志,魯迅文學院第27屆高研班學員,中國現代文學館有關人員參加開幕式并參觀展覽。展覽將持續至12月31日。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