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12月31日,“多劇種百部精品大戲薈萃展播”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推出。歷時3個月的展播,集中精選并推出近20年來戲曲頻道錄制播出的名家名劇100部,其規模與聲勢在我國電視戲曲播出史上前所未有。這是利用電視手段傳播普及戲曲藝術的一次大膽探索,對于喜愛戲曲的廣大觀眾來說,更是難得的戲曲文化盛宴。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在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戲曲藝術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海內外戲迷飽饗戲曲文化的良師益友。戲曲頻道通過創辦《空中劇院》《九州大戲臺》等名牌欄目和連續播放《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等精彩劇目,有力配合了黨和國家大力倡導的傳承與發展戲曲藝術、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文化方向,也使國家電視臺因為有了戲曲文化這道亮麗的風景,能夠更加濃郁地傳達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呈現中國氣派?梢哉f,戲曲頻道的存在與作為,已經超越賞戲品戲本身,而承擔起弘揚民族文化、傳遞華夏文明的更大責任。
這次“多劇種百部精品大戲薈萃展播”堪稱戲曲頻道多年成就的大盤點,起點高,亮點多。首先,劇目的選擇立意高遠。所選劇目在故事講述和題材內蘊上普遍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與傳統美德。比如,《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安國夫人》等謳歌了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趙氏孤兒》《九江口》等宣傳了舍生取義的慷慨氣概,《四進士》《謝瑤環》等反映了追求清廉的民眾呼聲,《紅燈記》《華子良》等現代戲更是讓我們重溫了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與理想追求?梢哉f,所選的這一百出劇目,都洋溢著中華民族傳統綿延不絕并足以對今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精神感召的思想價值。
藝術上的中國氣派與呈現上的美輪美奐是這次展播的又一大特點。經過多年實踐,戲曲頻道的電視編導深知中國戲曲藝術突出體現著中華民族審美方式與藝術創造的獨特性,展播的劇目從觀眾喜愛的名牌欄目和精彩劇目中精挑細選,涵蓋體現戲曲表演最高水平、最亮看點、最佳陣容、最精制作的名家力作、傳統名作和當下新作。從《空中劇院》上千出劇目中精選的57臺,就包括從年近九旬的梨園名宿到風華正茂的青年新秀的精彩演繹。其中,譚元壽、梅葆玖、尚長榮、張學津、李維康、陳少云等領銜主演的劇目,堪稱當代京劇藝術的經典和流派風格的高峰。而入選的優秀中青年京劇演員的劇目,更是優中求優,帶給觀眾的欣賞效果自然不同一般。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這次展播的地方戲劇目,充分體現了我國戲曲藝術的豐富多彩、各具看點。不僅有廣大觀眾百看不厭的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還有地方特色濃郁的錫劇、淮劇、滬劇、紹劇等,以及堪稱“古劇活化石”的正字戲,總共26個劇種,為各地觀眾寄托鄉情、飽享鄉音獻上了一場情感盛宴。
努力把傳統經典的精深、精妙和當代人對優秀傳統繼承的成就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展播者的又一匠心追求。作為傳統文化的集中承載,經典傳統戲觀眾永遠看不夠,“中國京劇音配像”自然成為本次展播的重要內容。令人驚喜的是,展播策劃者既敬畏傳統又著眼未來,將“音配像”和“像音像”配合展示,不但讓我們感受到傳統的精深博大,更使我們通過對中青年演員所取得成績的欣賞,對戲曲的未來充滿信心。展播期間,戲曲頻道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年輕觀眾感受傳統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還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進行互動,用“電視+”思維加大宣傳力度,以確保這些優秀劇目最大限度地走向民間、服務群眾,營造更為良好的戲曲生態環境,從而進一步增強戲曲的生命力。這也體現了戲曲頻道對繼承發展傳統的客觀、科學的態度,以及當代媒體注重發展、鼓勵后進的媒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