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對決(精華版)》選載之六
李金明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黃埔軍校風雨飄搖
1926年底,周恩來離開了他奮斗了兩年多的黃埔軍校和第一軍軍部,離開廣州,赴上海黨中央工作。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并兼任中央組織部秘書。此時全國的共產黨員,已經由上年的990多人,增加到1.8萬多人。
周恩來到上海后,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領導第三次上海武裝起義之中。在此之前,上海工人曾舉行過兩次起義,均以失敗告終。周恩來到上海后,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1927年3月21日,共產黨領導的第三次上海武裝起義開始。
3月26日,蔣介石乘“楚同”號軍艦從江西趕到上海,他一到上海,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人糾察隊的問題上,要求上海總工會解除工人糾察隊的武裝,后來又要求把糾察隊改歸他指揮調動。周恩來從各種信息中已敏銳地察覺到有一些不正常的動向,3月30日,周恩來在特委會上報告:“從整個的情形看,他們對我們已有準備。”但是,以共產國際代表和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醉心于對蔣介石持緩和態度。周恩來發出的警報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反響。
蔣介石加緊反共,而中共中央書記陳獨秀仍右傾麻痹。4月初,汪精衛從海外歸來,陳獨秀喜出望外,4月5日,他竟與汪精衛發表了《聯合宣言》,為蔣介石“辟謠”,說蔣介石“決無有驅逐友黨,摧殘工會之事”,要求群眾“不聽信任何謠言”。
4月9日,一切布置就緒以后,蔣介石由滬赴寧,躲到幕后去指揮屠殺工人。11日,蔣介石發出“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的密令,上海形勢驟變。當晚,上海開始大肆搜捕共產黨人,整個上海一片白色恐怖。據不完全統計,在事變后三天中,共殺害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300多人,拘捕“共黨分子”1000多人,流亡失蹤者5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