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胭脂》是一種超越網絡的網絡寫作,首先是作者具有非常嚴肅的創作態度,篇幅不長,寫得很精致。作品內容寫的是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內憂外患。顏驚黛,一個面容有缺憾的女子,同弟弟在蘇州相依為命。一日,他們在山中采摘胭脂材料時,偶然救起遭人追殺的國民黨軍隊少帥燕又良,驚黛原本平靜的心泛起愛的漣漪。對愛情的渴望,讓她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制成失傳已久的毒胭脂——紫羅剎。毒胭脂給了驚黛另一副艷麗的容顏,卻也在她身上種下毒根,既成就了她與燕又良的姻緣,又讓她身陷亂世爭斗的漩渦。驚黛被設計中了圈套,意外卷入一場黑幫之爭,被青幫綁架又被斧頭幫救走后,她與斧頭幫幫主王景誠產生情感糾葛,一直沒有回到燕又良身邊。為了抗日的民族大義,驚黛時而化身神秘的“黑幫夫人”,時而變成絕美的上海灘歌女,并成為潛伏在日本走狗身邊的臥底殺手……這時候她才發現,曾經的愛人燕又良也牽涉與日本人勾結一事,而且已納了妾室。驚黛傷心之至,在關鍵時刻親手殺死了燕又良……幾年之后一次隨軍出醫,她碰到已經被“殺死”的燕又良。這時驚黛才知道這一切的真相。
與一般的網絡小說不同,作者寫得十分認真,屬于精心構思、悉心寫作、用心表達、全心投入創作的作品,很像傳統的純文學創作,結構細致構思,語言精致典雅,情節起落有致,細節精巧生動,讀起來饒有興味。如對驚黛面對救回的燕又良情感變化的細膩描繪,對燕又良得知驚黛被綁架后那種憤怒、思念、擔憂、激動、無助的心理活動的刻畫,驚黛“槍殺”燕又良時復雜的心理描寫等,都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這部作品的超越性在于:它體現了對網絡商業寫作的逆轉——追求藝術;對網絡高產寫作的逆轉——追求精致;也有對網絡粗糙式寫作的逆轉——追求品位;以及對網絡娛樂性寫作的逆轉——擁有宏大主題。這讓我們讀出了和時下暢銷的網絡小說不一樣的味道。
作品有三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人物塑造個性鮮明,呼之欲出。如主人公顏驚黛,她具有雙面容顏、赤子愛心,善良、聰慧、真誠,身處亂世卻忠于愛情,柔弱女子卻富有愛國情懷,通過她身上美與丑、生與死、情與理的矛盾糾葛,孕育出家國情懷的大主題。少帥燕又良遭人追殺被驚黛姐弟所救,愛上驚黛卻歷經曲折,后險被愛人所殺,是一個愛憎分明卻又有缺點的人物。斧頭幫幫主王景誠精明能干,武功高強,與驚黛日久生情,精心設計并成功謀殺了漢奸宋開齊和日寇山澤浩武。
二是結構故事的藝術張力。一盒失傳已久的劇毒胭脂,一段曲折離奇的亂世情緣,一首波瀾壯闊的女人歷險記。不禁讓人思考:亂世硝煙,紅顏傳奇,有毒的究竟是胭脂還是女人?作品的故事情節頗多出人意料。
三是語言表達上的精致典雅。它不像一般網絡小說的“粗口秀”敘事方式,語言古色古香,古風古味,韻致舒緩,表述從容。從標題到敘事,均顯文字功力。
《毒胭脂》也有不足,一是細節描寫上九密一疏,二是敘事節奏上張弛失衡,三是有的細節描寫經不起推敲,人物性格前后分裂。
從這一作品可以發現時下網絡文學的某種新動向。當今的網絡文學,由于社會對它的批評性評價已經形成了“倒逼”機制,逼著網絡寫手調整和改變自己,日漸向傳統寫作回歸。傳統的審美方式和創作標準對網絡寫作的影響力在加大,文學經驗的力量使網絡創作模式、網民閱讀習慣顯露出回歸傳統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