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臺灣報告文學的發展概述: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2年12月14日08:06 藍博洲

      從日據以來臺灣新文學發展的歷史來看,首揭大旗,搖旗吶喊,在理論和實踐上不遺余力地為報告文學催生的人是反帝左翼作家楊逵。

      在暗夜中開路的楊逵

      一開始,楊逵的寫作就表現了他一生貫徹的文學傾向。1927年9月,在日本大學藝術科夜間部苦學的21歲的楊逵在東京記者聯盟機關志《號外》發表處女作《自由勞動者的生活剖面——怎么辦才不會餓死呢?》。此時 ,日本的工人運動蓬勃高漲,無產階級文學創作和組織活動也隨之發展并于1928年走向高潮。殖民地工人家庭出身的楊逵,就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下展開了寫作。然而他并沒有在純文學的世界停留太久,就在處女作發表的同時,他應臺灣農民組合之邀返臺,從事實際的農民運動。

      1929年10月,日本陷入空前深刻的經濟危機,再加上中國民族運動的發展,日本軍部和右翼帶頭展開煽動“滿蒙危機”和鼓動戰爭狂熱的大規模宣傳,企圖把民眾生活上的困窘和社會不安引向戰爭。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到高潮期的臺灣反帝民族運動,遭到了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楊逵先是帶著妻小落腳高雄壽山腳下,“當了一年多的樵夫”,并在生活“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之后,完成了幾篇小說,寄給擔任《臺灣新民報》(日刊)學藝部客座編輯的賴和,于1932年5月19日刊登了《送報伕》前半部。

      1934年10月,《送報伕》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并全文刊登。29歲的楊逵成為殖民地臺灣登上日本文壇的第一人。然而,日本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已轉入低潮,有組織的活動陷于停頓狀態,楊逵仿如一匹孤獨的野狼。11月5日,《臺灣文藝》創刊,楊逵當選為編輯委員之一。他認為,《臺灣文藝》最基本的目標是開拓及建設臺灣的文學,因此,“必須有能力使反映臺灣現實的作品在質上有所提升,量上有所發展。最重要的,首先是要在大眾之中培育作家,并且喚起成名作家對臺灣現實的注意”。

      1935年11月,因為他的“有關編輯事務”的想法“從未出現在以往的雜志上”以及《臺灣文藝》的編委會“無法運作”,楊逵終于退出《臺灣文藝》編輯工作。12月,他另組“臺灣新文學社”,創刊強調文學的社會性與大眾化的《臺灣新文學》,宣稱要“以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與建設為共同追求的目標,盡最大的努力,把各種出版物推廣到大眾中間”。

      從1937年起,為了促使臺灣新文學的思想和內容更提高,“即物”與“即實”的技巧更得到鍛煉,楊逵于是改變策略,另辟新路,提倡報告文學的寫作。2月5日,他首先在《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發表《關于報告文學》一文;4月25日,接著又在《臺灣新民報》發表《報告文學是什么?》;6月15日,又在《臺灣新文學》第2卷第5期發表富于理論指導性的《報告文學問答》一文,強調“文學藝術絕不是雕蟲小技”,作家太著重技巧會“使文學窒息”;文學的生命,在“思想與內容”;因此,提倡報告文學可以使日據下的臺灣新文學“從窒息性的表現技巧”中得到解放,因而“報告文學是(進一步)開拓臺灣新文學時根基牢固的一種文類”。

      然而,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殖民地臺灣進入最黑暗痛苦的歷史時期。楊逵對報告文學的搖旗吶喊,終因《臺灣新文學》的被迫停刊而沒有得到回響,更沒有收獲到具體的創作成果。日據時期殖民地臺灣的報告文學運動尚未展開也就結束了。

      試寫身邊實在的故事

      抗日結束后,臺灣文學界終于有人呼應楊逵提倡的報告文學了。

      1947年2月5日出刊的《臺灣文化》第2卷第2期發表了劉捷的《關于報告文學》一文。可真正的實踐者還是楊逵。他在《新生報》副刊關于“臺灣新文學建設”的論爭中重倡寫報告文學。11月12日,《臺灣力行報》日刊在臺中創刊,應邀主編每周一次的“新文藝”欄的他,隨即把握機遇,鼓勵文藝青年撰寫“反映臺灣現實而表現著臺灣人民的生活思想動向的有報告性的文字”。以“人民的作家”自許的他也積極整理、發表臺灣民謠、童謠。

      此外楊逵又大力推動人們寫“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能夠使人們“感奮、高興、憤慨、傷心”的“實在的故事”。這次號召終于獲得文藝青年的響應,產生了兩篇未成熟的“實在的故事”;楊逵也為這兩篇來稿寫了評論。然而,隨著楊逵的被捕入獄,這一波正待起步的報告文學運動又再度夭折了。

      游走在現實的邊緣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葉以后,伴隨著“鄉土文學論戰”的勝利,作為文學運動意義的報告文學寫作,終于以高信疆主編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及蘇慶黎主編的《夏潮》雜志為基地,重新出發。其中,高信疆通過《人間》副刊設立的“現實的邊緣”欄目,宣傳和鼓勵文藝青年寫作報告文學,尤其起到引領風騷的作用。于是,伴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海,關心現實生活的思潮,產生了一批新的報告文學寫作者和作品。

      然而,誠如“現實的邊緣”的規定,這一時期的報告文學作者們對其所描寫的生活現場的驚詫和興奮之情,多于深入的研究與理解,有時甚至淪于對“島內的異國情調”的獵奇。因此,“鄉土文學論戰”主將之一的唐文標也極力呼吁說,報告文學“也是一種社會的歷史,反映了民間現實的忠實記載,它是橫切面式的呈現人民的希望,但也全面的向世界作透視”。

      在特殊的時代和歷史的客觀限制下,這一波的報告文學寫作,終究無法在短時間內,產生具有“深刻傾向性和改造論”的報告文學作家。陳映真認為,這樣的局限性反映了此一時期展開的報告文學寫作面對的兩個難題:理論的缺乏和沒有可供學習的典范性作品。

      回到民眾生活的現場

      到了80年代,臺灣社會長期發展、積蓄了各種矛盾,面對這樣的時代,陳映真于1985年11月創刊了結合報告文學與報告攝影的《人間》雜志,作為回應。他說,《人間》雜志有兩條編輯上的思想,一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從事對于生活的觀察、發現、記錄、省思和批評”,二是“站在社會上的弱小者的立場,對社會、生活、生態環境、文化和歷史,進行調查、反思、記錄和批判”。在這兩條編輯方針的主導下,以《人間》雜志為基地的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在陳映真領導下,蓬勃展開了一個新的報告文學與報告攝影運動。

      總的來看,刊行47期的《人間》雜志的報告文學作品,“開始有了鮮明的傾向性,也就強化了作品內容對于主流價值的批判立場”。《人間》雜志的報告工作者,經常是民眾生活斗爭現場的介入者。從內容上看,它所觸及的社會面向不再只是“現實的邊緣”;因而它所報道的題材也就包括了多種多樣的社會矛盾。因此,臺灣的報告文學,在《人間》雜志的作品出現之后,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乃至于在這樣的基礎上,帶動了往后紀錄影片的熱鬧發展。

      從歷史的原點再出發

      1988年,高信疆在一場專題演講中就刻意提到:“如果報告文學缺乏價值觀的選擇的話,言論便變得模棱兩可、莫衷一是,無法為這個時代定出指標,或是控制作品的質量。”然后他又憂心地指出:“關于報告文學這一門功課,其實十多年以來,可說是盛極而衰……許多文學明星在報刊、雜志中瞬間出現又消失;很多過去堅持此一行業的人也紛紛轉業。因而出現上一代與下一代工作者之間的斷層現象。”

      果不其然,隨著《人間》雜志1989年停刊,到了90年代,只有個別零星的寫作者與不成熟的作品,“只有鳥(自然寫作)沒有人(社會矛盾)”、更談不上問題意識。臺灣報告文學的發展,似乎又倒退回到歷史的原點。因此,我們需要像楊逵那樣的文學野狼,敢于忍受孤獨,在荒蕪的森林中逡巡,找回舊路,從而呼聚成有戰斗力的狼群,繼續前進。(藍博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精品69久久久久久99|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成品人和精品人的区别在哪里|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小呦精品导航网站|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99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