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作家協會隆重推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對以長篇小說為主的優(yōu)質選題提供支持,充分發(fā)揮由全國重點文藝出版社、重點文學期刊等成員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作用,從作家創(chuàng)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多方面統籌協調,形成聯動機制,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fā)展。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中國作家網聯合推出“行進的風景——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系列專題,將對計劃入選作品逐一展示、閱讀、評論、探討,并以融媒體的形式與大家攜手攀登文學高峰。2025年9月總第三十五期,讓我們一道走進劉醒龍的《聽漏》。(本期主持人:李菁 聶夢)
《聽漏》以半個世紀以來考古人的生活與命運為經,以青銅器九鼎七簋承載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緯,將個人命運、城鄉(xiāng)變遷與文化傳承、歷史演變相結合,探討歷史變遷中的人心與倫理。[詳細]
《聽漏》節(jié)選香水濃縮一萬倍后就會變得臭不可聞。 臭氣淡化一萬倍后也有可能清香撲鼻。 在嗓子眼附近折騰多時的這兩句話,將馬躍之憋得滿臉通紅,最終還是沒有突破口舌防線,繼續(xù)留置在自己心里。[詳細]
2004年,我第一次接觸到國寶級青銅重器曾侯乙尊盤,心中即刻閃出一道文學的靈光。10年后的2014年,我以曾侯乙尊盤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蟠虺》出版。從《蟠虺》到新近完成的寫九鼎七簋的《聽漏》(長江文藝出版社),剛好又用了10年。前10年中,曾侯乙尊盤還是“大冷”的模樣,陳列在“大熱”的曾侯乙編鐘旁,少有人問津。后10年中,考古界的幾位朋友,輪流出主意,建議我寫過“冷”的,再寫寫“熱”的,接下來應該寫那赫赫有名的曾侯乙編鐘。[詳細]
“在歷史面前,最能體現王者之氣的青銅重器非鼎簋莫屬。在輝煌的朝代,青銅鼎簋會讓這種輝煌更加燦爛。在衰竭的王朝,青銅鼎簋會將這種衰竭襯托得更加殘敗?!睆摹扼打场返健堵犅?,關于青銅重器的長篇小說,劉醒龍已經寫了兩部,差不多70萬字,直到寫出上面這幾句話,他才對青銅重器有了較深的體察。[詳細]
《聽漏》是繼《蟠虺》之后劉醒龍青銅重器系列長篇小說的第二部?!堵犅芬园雮€世紀以來考古人的生活與命運為經,以青銅器九鼎七簋承載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緯,將個人命運、城鄉(xiāng)變遷與文化傳承、歷史演變相結合,通過兩代考古人的命運糾葛展現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城鄉(xiāng)變遷,通過對考古人精神世界的揭示追問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并從豐沛的考古文物知識與對禮器制度的追溯中探討了歷史變遷中的人心與倫理。[詳細]
本期聚焦的是作家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聽漏》。劉醒龍以深厚的文學功力和精湛的敘事藝術,將歷史縱深、文化底蘊、人性幽微與懸疑張力熔鑄在小說的字里行間。通過細讀文本,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作家扎實的敘事能力、細膩的情感表達以及精準而內蘊豐富的文字質感。長篇小說《聽漏》在結構安排、敘事視角和意象使用上都有明顯的革新,展現出強有力的生命感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部小說拓寬了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寫作邊界。作家以沉潛而超越的文學精神,在小說《聽漏》里寫了器物考證和心靈探尋兩條追尋之路。一方面,深入歷史細節(jié),透過對青銅器的考古,探討禮制的缺失和時間流轉遺留下的空白。另一方面,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的紛繁糾葛中,找到那些被遺忘或隱藏的精神痕跡。小說中著力塑造的各色人物,都在復雜而豐富的人生經歷中呈現出真實的生命樣態(tài)和不同的人生境遇。[詳細]
《聽漏》顯示出開闊、茂密的美學風格。作品再現了多種性質不同的生活單元,產生大跨度對話關系,形成敘事話語的內部張力?!堵犅返那楣?jié)與人物命運制造出為數眾多的懸念,甚至形成一個懸念體系,蘊藏強大的敘事動能??蓮牧钊搜刍潄y的人物、場景、細節(jié)背后察覺小說基本的追求:純真、厚重、淳樸、道德完善、人格獨立以及止于至善的內心境界,天長地久的穩(wěn)定以及大團圓結局,仁者無敵或仁至義盡的主題。這種基本的追求構成敘事動能的指向。馬躍之的君子形象是這種基本追求的體現,君子形象的完成標志顯現為一種精神高度的自我跨越;“僭越”話題的干擾則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傳統、道德完善或君子形象。[詳細]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些作家以“勞?!敝Q,他們把文學視為莊嚴的勞動,而他們自身也成了莊嚴的勞動者。他們不僅創(chuàng)作時間長、歷史跨度大,而且在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中都有堪稱經典的杰作。劉醒龍就是這樣一位文壇勞模,他在四十多年來的文壇生涯里勤爬苦作、筆耕不輟,一步一步地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立的文學王國。如果說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劉醒龍主要以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見長,那么進入新世紀以后他就主要以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作為自己的志業(yè)了。[詳細]
長篇小說《聽漏》以召喚傳統之“禮”為核心命題展開,在文體上呈現出向通俗小說跨界融合的特征,它吸收懸疑小說的敘事要素,借鑒情愛小說的“三角戀”模式,還采用了通俗小說“演義”的敘說方式。近年來,這種突破“純文學”范疇、向通俗小說尋求跨界融合的藝術探索取得了不俗成績,這正體現出中國當代小說向古典文學傳統的回歸,亦是中國當代小說文體革新之癥候。[詳細]
兩部作品共同呈現了蘊藏在古老青銅重器上的傳統道義和文人風骨,“青銅重器只與君子相伴”的觀念被反復詮釋,昭示了向傳統致敬的立意。相比于《蟠虺》,《聽漏》的情節(jié)更加復雜?!扼打场方议_了一場貪欲驅使下發(fā)生在曾侯乙尊盤上真假互換卻又不動聲色的驚天大事;《聽漏》則以按周秦規(guī)制應為“九鼎八簋”但卻只出土了“七簋”的詭異事件為主線,在更大的時空和更加繁復的人物關系中建立故事,其間人的無定命運以及與歷史的關系令人震撼。[詳細]
《聽漏》小說大約三十幾萬字,按我的閱讀經驗,從小說故事情節(jié)上來說一般都會采用“輕啟慢承急轉巧合”這樣的敘述邏輯節(jié)奏。也就是長篇小說開頭的敘述一般只是為了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作必要的鋪墊,不必寫得太精彩。而《聽漏》卻在剛開始的第三頁上就讀到關于楚學院門牌號的那些饒有文字和文學趣味的情節(jié)、細節(jié)的精彩描述。[詳細]
與中國作協其他推動出優(yōu)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與全國重點文藝出版社、文學期刊以及中圖公司達成合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出版、傳播搭建平臺,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陀^地說,作品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作家藝術家的事情,也需要社會環(huán)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藝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深知,有沒有質量意識、能不能切實做到“十年磨一劍”,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為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社會文化的環(huán)境和條件…… 當我們回顧新時期文學的成就的時候,恐怕不能否認,老一輩編輯家們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們現在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怎么能夠從體制機制上培養(yǎng)和鼓勵像章仲鍔、崔道怡這樣的編輯家?或者說,我們怎樣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逐步調整和發(fā)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機制,使得文藝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夠堅持質量導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一:各方聯動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時代新征程,為中國文學提高作品質量、攀登文藝高峰設定了新語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二:彰顯新時代文學價值與尊嚴的重大文學行動] 一部文學史,就是文學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歷史。隨著時代發(fā)展突飛猛進,文藝體制機制不斷變化……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系列談之三:多方聯合搭建 文學精品的傳播平臺] 今天的媒介環(huán)境正在不斷更新迭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文學生產,全方位介入著我們的文學生活……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一:讓新時代文學的沃野結出累累碩果] 充分發(fā)揮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文學精品的產生賦能,推動文學精品的傳播和轉化,有力彰顯新時代文學的價值……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二:對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扶持正當其時 ] 原創(chuàng)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經過漫長的艱苦努力,“攀登”一詞很精準…… [文學界出版界熱議“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之三:整合優(yōu)勢資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計劃以扎實有效的舉措推動新時代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學界、出版界的熱忱歡迎…… [文學界出版界持續(xù)關注“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大家表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集中優(yōu)勢資源,全過程扶持優(yōu)秀作品的成長,為文學精品的產生加壓賦能,力推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是中國作協積極應對新媒體環(huán)境挑戰(zhàn)、勇攀新時代文學高峰的重大文學舉措。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新鮮題材,也為文學出版提供了豐厚的資源,文學界、出版界要積極回應時代要求,勇于面對挑戰(zhàn),不負讀者期待。
[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 ] 7月31日,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在湖南益陽啟動。活動現場,鐵凝、張宏森、楊浩東、彭玻、瞿海與32家共同發(fā)起單位啟動“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李敬澤與發(fā)起單位簽署合作議定書,發(fā)布第一批入選項目名單。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同志向第一批項目入選單位代表頒發(fā)出版標志。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座談會在益陽舉行] 7月31日,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座談會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并講話。會議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施戰(zhàn)軍主持。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主任何向陽、副主任李朝全,全國32家重點文藝類出版社、文學期刊負責人,中國作協各報刊社網負責人參加會議。 [攀登新時代文學高峰,出版人與期刊主編出謀劃策!] 在現代傳播格局中,文學真的沒有競爭力了嗎?作家資源和編輯人才如何培養(yǎng)與尋找?文學面臨全新定位,行業(yè)生態(tài)是否遭遇洗牌?針對這些話題,全國32家重點文藝類出版社、文學期刊負責人建言獻策,在依據自身發(fā)展經驗的基礎上,探討新時代文學攀登的方向與現實意義,同時表達希冀與展望,為新時代文化版圖耕耘文學的遼闊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