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電視劇《侯天明的夢》——把焦點對準農民工及其子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6月19日09:39 來源:人民日報 于麗麗

      在當下現實題材的電視劇中,聚焦農民工,反映他們及其親屬包括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的作品并不鮮見。不過,能夠較緊密地結合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變遷,來表現當下農民工的生存狀況的電視劇作品卻不多。日前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由王海鸰編劇的《侯天明的夢》就是這樣一部具有較強現實觀照的影視作品。

      《侯天明的夢》以黔江農民侯天明在家鄉和北京職場打拼的經歷為主線,講述了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特殊歷史時期,兩代農民工和兩代留守兒童追尋夢想的故事。農民工現象是30多年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留守兒童則是隨之而來的伴生物。該劇正是針對這兩個典型的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反思,通過普通人追求自身夢想的心路歷程來描繪時代畫卷,以浮世繪的方式全景地展示了當下中國社會發展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引發了人們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

      當前中國農民工總量超過2.7億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也包含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電視劇《侯天明的夢》的主人公是二代農民工,是過去與未來的“矛盾結合體”,他兼具了“前承歷史,后啟未來”的兩面性,不光有戲劇性,也蘊含著辯證統一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農民工這個新型社會人群是城市化的結果,他們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們進城后,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妻子成為留守婦女,父母成為空巢老人,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僅靠社會關愛是不夠的,根本上要靠家庭功能的恢復——部分進城安家落戶(給予市民待遇),部分返鄉創業(順應新的發展需要)。

      導演通過一個小人物的經歷,以黔江這樣的欠發達地區為歷史剖面,在如何避免走彎路,探討科學的發展道路方面提供了啟示。這也是侯天明們在城市中百折不撓,但最終選擇回鄉的真正原因。《侯天明的夢》的最后一集,男主人公在外歷練多年后,“擦亮眼睛”,一頭扎回家鄉創業。他有一段回鄉獨白,“大城市和小城鎮的差距越來越小,我在家一樣可以鯤鵬展翅。而且這種個人價值的體現,遠比在大城市更淋漓盡致”,這段臺詞體現了主創人員對現實題材的深刻理解和對時代變遷過程中重大社會經濟現象的深度思考。

      當然,該劇并非盡善盡美,如對在回鄉創業這個話題的表現上略顯匆忙,若能增加一些戲份,將會更為飽滿。無論如何,《侯天明的夢》以建設性的手法探索生活和發展的本質,在“中國故事”影視講述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