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拍賣會 >> 正文

    齊白石最大畫作60年首亮相 或史上最貴中國藝術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5年03月19日11:05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和冠欣攝記者 和冠欣攝

      還沒上拍,就被貼上了“史上最貴中國藝術品”的標簽,它就是齊白石所繪的《山水十二條屏》。昨天下午,這件巨型畫作在時隔57年后,回到它的誕生地北京,并將于本月20日至28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公開展示一周。“它就像一個傳奇,一直有人在說,見到的很少。這回要被人收藏后,就再難以見到了。”著名演員、收藏家王剛在錄制節目間隙,還特意跑過來溜達了好幾圈。

      獨此一套尚在流通

      齊白石一生畫過的作品中,以四條屏居多,六條屏、八條屏較少,十二條屏更是鳳毛麟角。

      據著名鑒藏家劉文杰介紹,齊白石一生共畫了三套《山水十二條屏》。最早的一套,是畫家還住在湖南老家時,拿它換得40畝水田,下落已無從可考;另外一套是1932年齊白石為四川軍閥王瓚緒所繪,現收藏在重慶博物館;此次亮相的這套是目前尚在藝術品市場流通的唯一一套。

      這組作品創作于1925年,那年也是62歲的白石老人進入其“衰年變法”藝術階段的第4個年頭。在劉文杰看來,這組作品是齊白石風格轉型期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畫作,也是他目前可流通的尺幅最大畫作。“畫作以石濤、徐渭的筆法為主,以寫意手法繪其湖南家鄉和桂林的真山真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說。她覺得,如果要選一件齊白石的山水畫寫進中國美術史的話,非它莫屬。

      為名醫陳子林生日所作

      從款識可知,這套《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為祝賀北京名醫陳子林50歲生日而作。它首次公開展出是1954年4月,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齊白石繪畫展覽會”上,如今從紀錄片《畫家齊白石》里,還能看到第一、二、五、八、十一、十二條屏的展出情況。之后,1958年1月1日至1月20日,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齊白石遺作展”,十二條屏悉數展出。此后世間便再無其蹤跡。算下來,此番回京展出,已時隔57年。

      關于這組作品最初的流轉情形,目前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由北京一位收藏家以4.5萬元人民幣轉讓給黃琪翔、郭秀儀夫婦的。黃琪翔系國民黨陸軍上將,郭秀儀另一個身份是齊白石晚年入室女弟子。而劉文杰在1958年1月出版的《白石遺作展》圖錄里,見到確有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而且注明為郭秀儀收藏。據他分析,應該是郭秀儀在白石老人還健在時購藏的。1989年,臺灣藏家黃承志以100萬美元的價格從郭秀儀手里購得《山水十二條屏》。

      成交不低于1億美元?

      把這套“傳奇”之作拉回現實的,是保利拍賣公司執行董事趙旭。據他介紹,從2003年在臺灣親眼見到這組作品起,他就開始與藏家黃承志展開拉鋸戰,希望能將它拿回大陸上拍,“可對方將它視為生命,不愿意拿出來,直到去年又就細節問題磨了整整一年。”趙旭說,最終雙方達成一個協議,由保利租借一年,明年3月份之前,在全球范圍內為此套作品尋找買家,“尋求各種可能的交易模式,可能是在今年春拍,也可能是秋拍。”據他透露,將優先考慮民間收藏機構。

      盡管距離上拍還有段日子,但關于《山水十二條屏》的估價已有多個版本。“擁有它足可以奠定一個藏家在收藏界的地位。”趙旭估計,作品最終成交不會低于1億美元。此前,在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創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而在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看來,買家現在還很難估價,因為特殊、唯一性作品的定價權在賣家手里,“不過一旦成交,就是新紀錄,而且很多年都難以被打破。”

      鏈接

      《山水十二條屏》

      每條屏形制整齊劃一,均為縱180厘米,橫47厘米,內容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巖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余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煙深帆影》《杉樹樓臺》《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紅樹白泉》。當把它們置于一處,便可以完整地呈現出齊白石筆下的美好家園情景——長天落日、桂林山水、浮萍山影、小橋流水,濃郁的東方家園情愫撲面而來。

      相關新聞

      2014千萬以上拍品驟降

      昨天,中拍協在京發布2014年拍賣業藍皮書。藍皮書援引商務部全國拍賣信息系統權威數據顯示,2014年,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調整仍在繼續。全年共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會2736場,成交額307.6億元,較2013年微降2%。

      報告還特別分析了2014年藝術市場拍品價檔結構的變化。到2014年秋拍,10家樣本藝術品拍賣公司成交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件數,從2011年春拍時占比10.6%下降到2014年秋拍不足5%;1000萬元以上的拍品數量從同期的1.1%下降到0.3%。在中拍協藝委會副主任何小平看來,大眾收藏將是今后國內藝術市場發展的一個方向。

      藍皮書還顯示,由拍賣企業開展的網絡拍賣場次和上拍量明顯上升,分別較上年增長43%和54%。網絡拍賣和微拍的興起,進一步擴大了收藏品類和藏家群體,不過,這一領域的監管一直處于真空地帶。中拍協副秘書長歐陽樹英透露,《網絡拍賣規程》的國家標準在2014年底已提交商務部和國家標準委,目前在做最后審查,最快今年上半年將正式公布。記者 陳濤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