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現代戲創作要發出有時代價值的聲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20日09: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茜

      近日,由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北京市文化局主辦,中國評劇院承辦的“全國戲曲現代戲劇本創作經驗交流會暨北京市現代戲劇本創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潘震宙、仲呈祥、姚欣、呂育忠等有關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40多家會員單位代表與會。會上,陳彥、姚金成、姜朝皋、李莉、陳明等多位優秀的劇作家介紹了現代戲創作經驗。

      寫現代戲一定要下生活

      近年來,各地區、各戲劇院團都非常重視對現代戲的創作,組織劇作家深入生活。據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介紹,眼下有一批如秦腔《西京故事》、呂劇《百姓書記》、秦腔《花兒聲聲》、豫劇《焦裕祿》、滬劇《挑山女人》等反映時代風貌的、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很強的藝術力量的作品。

      與歷史劇相比,創作現代戲,必須先熟悉當事人的生存環境與生活形式,透過這些存在形式,再挖掘深處的神蘊。否則故事編得再好,情感描繪再濃,卻不像當事人的生活,觀眾也是不會認賬的。這些作品能打動許多觀眾,恰是因為劇中的不少情境,讓觀眾聯想起了自己或身邊熟悉人的經歷。為了達到這一點,深入生活無疑被眾多優秀劇作家當做是現代戲寫作的前提。譬如,上海越劇院院長、劇作家李莉為了追求“真實性”,寫《挑山女人》時曾到處翻查資料,包括探尋主人公原型當地的縣志、人物風情、故事傳說、民歌民謠,湊巧李莉自己也有和寫作對象一樣的山區生活的經歷。 由于寫作的對象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婦女,所以,她提醒自己寫作時,忌繁美、去雕琢、除虛飾,保持文字的樸實淺白,盡量運用貼近生活的“草根”語言來念、來唱,來表達人物的性格與感情。

      劇作家陳彥以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等蜚聲劇壇,他在創作《西京故事》時曾經深入西安的兩個城中村。他采訪中看到,數萬農民工聚集在那里討生活,早晚上下班時,擁擠得甚至需要側身收腹,但他們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相安無事。從而,陳彥深刻感悟到習總書記所講的文藝創作真諦“藝術可以放開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那種懷揣富裕夢想,卻始終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勤勞本分,以及在摩肩接踵的生存空間中,不踐踏他人利益的相攜相守,正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

      對現實生活作深度發掘

      戲曲現代戲直接、逼真反映現實生活,但是,劇作家如果不能很好駕馭題材、超越題材,藝術就會成為生活的簡單描繪。優秀的劇作家并不簡單滿足于真實事跡的羅列和展示,往往去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本次會議上,他們談到了所發現、關注、思索到的現代戲中存在的難題與困惑:例如,在創作上一定要有選擇,不是什么生活都能拿來入戲的,有些壓根兒就是可能曇花一現的新聞素材,偏要拿戲上,就不免捉襟見肘了。又如,現代戲的生態不容樂觀,好多人用這種形式,做了“功利”的傳聲筒,使很多人誤解了它的美學品格,導致它成了一種什么都可以往里裝的“垃圾筐”。再如,我們越想深度融入現實社會,越想對當下社會做出有價值意義的判斷發言,就越需要深刻認識我們的歷史傳統,在豐厚的歷史傳統中去判斷現實走向,去發掘真正的時代價值。

      現實生活絢麗多姿,文藝創作應當對復雜的現實生活和人生樣態做出深度發掘。既要反映我國歷史性的巨變,又要展示當前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劇作家陳明從事戲曲現代戲創作近三十年,以蘇北里下河農村的風土人情和原狀人物為書寫對象,《雞毛蒜皮》、《十品村官》獲得了文華劇作獎、曹禺文學獎。他的體會是:不能只是一個旁觀者,俯視著你應該平視的現實生活,而不知警惕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資源在悄然枯竭。

      劇作家姚金成以豫劇《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多次獲得文華大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他感慨寫《焦裕祿》是他創作生涯中最為艱難、煎熬的一次創作經歷。畢竟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穆青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發表后,河南戲劇舞臺上就涌現了幾十個版本的“焦裕祿”。但是,受當時政治環境和創作觀念的制約,這些戲難以真正觸及深層的生活矛盾,較多是好人好事的一般性展示,并沒有出現震撼性的力作。區別于以往作品,他在創作中更多地注重了對典型歷史環境的真實再現和對焦裕祿性格的把握。

      劇作家姜朝皋特別談到真人真事的現代戲創作尤其難。因為是真人,要得到其親屬的認可;加上是名人,還要得到研究學者和社會的認可。哪方面的缺失都會給創作生產帶來障礙。在諸多限制中尋找自由的創作空間對于作者確是不小的挑戰。他在此類創作中的心得是:找準和把握人物的精神內核與時代脈搏,即寫戲不能回避矛盾、粉飾太平,也不能為尊者諱,更不能歪曲歷史,做到了這一點,歌頌也好,批判也罷,都不會犯忌,難點也就可以攻克了。

      以藝術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

      每位劇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擅長的表現手法,都有源自生活的獨特思考和情感感受。他們在交流中強調用不同的想象方式、生動的藝術語言來講述好中國故事。陳彥說,現代戲應該是一種很樸素的藝術,讓一切情感、精神、思想都從樸素中流淌、奔涌出來,而不是靠外在的現實標簽與時尚包裝。把一切精力,都應用在洞開人的心靈上,用在對戲曲本體美學特征的繼承、化合、創新上。姜朝皋說,戲劇不同于傳記,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不可能完全照歷史實錄。在實際創作中,尤其是現代的真人真事的創作中,處理好虛實之間的關系卻不簡單。在把握時代脈搏前提下,根據藝術的需要進行大膽創造和虛構,這不僅是被允許的,而且是必須的,這樣才可達到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完美結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