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那個時代 那樣的愛——豫劇《楊開慧》參演感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11月15日09: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李向鋒

      

      李向鋒出演豫劇《楊開慧》精彩劇照




      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根植于河南,卻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愛。

      大 型革命題材現代豫劇《楊開慧》從2013年12月25日在河南省人民會堂首演至今,已經演出了6場,觀眾達2萬余人,該劇由閻派再傳弟子李向鋒領銜主演, 演繹了一個致力于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革命先烈形象。李向鋒用詩的語匯和過硬的豫劇唱功塑造了一個真實的楊開慧,在表演過程中,李向 鋒是如何揣摩人物角色的?怎么靈活運用傳統程式動作演繹現代題材?

      李向鋒出演豫劇《楊開慧》精彩劇照

      □□李向鋒

      2013年底,筆者接到了豫劇《楊開慧》的劇本。此劇由河南省藝術研究院、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洛陽市金鳳凰豫劇團、河南澤華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由河南省青年劇作家原長松編劇、導演李利宏執導。

      接到劇本的時候,離開排就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20多頁的劇本拿在手里,竟然沉甸甸地壓手。筆者欣喜又榮幸,作為一個演員,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來飾演一個備受景仰的角色,但筆者更知道,飾演楊開慧意味著什么。

      楊 開慧是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夫人、中國共產黨的先驅之一,慷慨就義的一代巾幗英雄,關于她的資料在各類影像書刊中俯拾皆是,眾多的贊美在她身上籠罩成無 數個光環,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她”?舞臺上的“楊開慧”注定是要被觀眾用苛刻的目光去挑剔和審視,哪怕有一點點瑕疵,也將會被千百倍地放大,該如何去演 繹?

      帶著誠惶誠恐的心情,筆者踏上了“朝圣”之路,試圖從更客觀、真實的角度去解讀和還原“楊開慧”。劇本描寫 了一個與想象中完全不同的楊開慧,一個充滿了現代氣息又兼具古典涵養的女子。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一個孝順的女兒,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偉大的母親。因為共 同的信仰,她與毛澤東相知相戀,她的愛充滿了勇氣和果決;為了愛人,孤身千里,別家南下,她的愛也充滿了浪漫和純粹;湘江之濱,一場婚禮,一舟一楫便是洞 房;一個富家女子,承受一切付出一切,甘愿拋棄榮華和悠閑的生活,用她稚弱的肩,扛起繁重的家務和冗雜的工作,讓五口之家充滿了溫馨和歡樂;她的愛是一汪 澄碧的水,容不得一絲玷污和雜質。“不完全,則寧無”,她是一個有著情感“潔癖”的女子。

      編劇用毛澤東的《蝶戀 花·答李淑一》、《沁園春·長沙》、《賀新郎·別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4首詞結構了整個劇本。詩一般的語言,畫一般的意境,讓人感受到橘子洲頭 的浪漫,清水塘的別離柔情。從監獄中的不屈抗爭、母子的生死離別,到最后時刻,楊開慧為了愛毅然決然地赴死,一朵紅色的血花綻放于那一片白色恐怖之上,是 那么鮮艷奪目,光照天下。

      劇本中的楊開慧征服了筆者,筆者想著她的經歷,她的命運,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劇本,手不釋卷,寢食俱廢。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筆者踏上了去往長沙的列車。

      橘 子洲頭,游人如織,少男少女們爭相在刻有《沁園春·長沙》的石前合影留念。他們仰慕著偉人在詞中縱橫捭闔指點江山的英雄氣概。可誰還記得偉人身邊那個如花 一般的女子,把青春和生命獻給了自己的愛人和信仰之后,無怨無悔地離去。湘水北去,草木搖落,筆者眼前好似又看到了他們意氣風發的身影,耳邊好似又聽到了 當年的歡聲笑語。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位于湖南長沙的毛澤東與楊開慧故居清水塘,遠隔塵囂,幽深 安靜。這小小的院落,曾盛滿了他們多少歡樂?游人悄聲說話,踮著腳尖走路,似怕驚動了那曾經在這里居住的一家人。恍惚中,能聞到廚房里透出來的飯香,似能 看到父子們在那一張桌前笑著說著,還有他們在晨曦中別離的身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長沙市 的板倉鄉,現已更名為“開慧鄉”,是楊開慧的故鄉。那一條原本不知名的街道也改稱為開慧路,順路走到峰下,拾階而上,村邊的山上,一座漢白玉雕成的楊開慧 雕像矗立在綠樹叢中,英氣勃勃,衣袂飄動,她是要去給工農們上課還是開會?板倉故居,是楊開慧生活和居住過的地方,在屋檐和墻壁兩處,讀著那些催人淚下的 影印文字,讓人難以想象,她是怎樣承受著那命懸一線的壓力,去堅守自己的信仰?她是如何忍受著對愛人的刻骨思念,帶著3個孩子,去堅持革命工作?

      “不 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一個愛人,一直到他有信給我,我還不敢相信我有這樣的幸運。從此,我除了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 母親又不在了,我一定要和他共一個命運。”這是何等驚人的毅力和韌性。筆者相信,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愛情的力量。

      她是土,她是水,她是樹根的泥,她用生命滋養了那一棵參天的大樹。有一種力量在筆者胸中滾動著,醞釀著,是一種歷史的使命,是一種同為女人的相知相惜,筆者一定要盡己之力,為她做些什么,要把她的事跡去告訴更多的人。

      排練開始了。

      這將是一個既充滿了現代氣息又兼具傳統戲曲美的“楊開慧”,這個戲的風格為:如詩如畫,載歌載舞。而楊開慧的性格中,既要有身為女子柔美的一面,又要有作為一個革命者剛強果敢的一面,這就決定了舞臺上的楊開慧要有外柔內剛,柔中帶剛,剛柔相濟的表演風格。

      “橘子洲頭”是場重場戲,以毛楊二人的婚禮為主,以《沁園春·長沙》上下闋為一頭一尾,整整20多分鐘,連伴唱都沒有一句,只用一只虛擬表演的螢火蟲為話引,以一條長長的圍巾作道具,毛、楊二人的相知相戀開始了:

      楊開慧:聽他許多事,看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對于愛情,我信奉一句話:不完全,則寧無!你是嗎?我一生不渝的愛人!(螢火蟲飛入楊開慧手中)

      毛澤東:只到那一天,她的堂姐來告訴我,才知道,我們有著共同的煩惱!我要大聲的吶喊,告訴這蒼遠的藍天,這遼闊的大地,告訴這滔滔的湘江,我毛潤之,非楊開慧不娶!可是,我該怎么告訴她呢?面對她,我,卻沒有了示愛的勇氣!

      湘江之濱,二人的婚禮:

      楊開慧:風,刮吧!雨,下吧!雷聲,響起來,讓閃電照亮蒼穹!這是大自然的樂章,這是我們的愛情協奏曲!這橘子州,這湘江,這天和地,都是屬于我們的!

      毛澤東:暴風驟雨,大吉大利!

      楊開慧:天造地設,不離不棄!

      毛、楊:(對著湘水大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一 條極具現代氣息的圍巾一下子拉近了與當代觀眾的距離,讓毛楊之戀富有現代意味,又把當時分別在北京和長沙的二人巧妙地聯系在了一起,物件雖小,作用巨大。 毛楊10年的相戀,用一條圍巾濃縮到了20多分鐘的戲中,圍繞圍巾,設計了“牽手”“相擁”“倚坐”“比翼”“偕飛”等一系列動作,有柔情脈脈,有纏綿悱 惻,有指點江山,浪漫與現實結合,豪情與柔情并存,激昂奔放,細膩婉轉,達到了極佳的演出效果。

      在第4場戲中,劇本描寫了楊開慧對毛澤東的思念,在這里,劇本提供了一大段獨白:

      楊 開慧:原來,吃辣椒是可以上癮的。(再吃一根)有些事,我不愿想,不敢想,可媽媽的話,說到了我心的深處,我害怕!我害怕永遠地失去他!我害怕他會和開明 哥一樣的命運!不,我要堅強起來!(抓一把辣椒吞到了嘴里)我是楊先生,我是毛委員的妻子!(再吃)我就像一只風箏,你放飛了我,你走了,線斷了!周圍狂 風驟雨,電閃雷鳴,我飛不動!可還得飛!潤之,你在哪里?(再抓,全塞進了嘴里,臉上分不清是汗是淚)回來吧!開慧強煞了也是一個女人呀!

      這 里要著重表達楊開慧對毛澤東的思念,表現楊開慧作為女人柔弱的一面。在人前她是農民講習所的楊先生,是“毛委員”的妻子,但在無人處,“強煞了也是一個女 人呀!”在傳統戲曲行當中,這樣的情緒可以用程式動作來表達。“蘭花指”輕輕拈起一根辣椒,仰首吞下。辣椒強烈的味道,讓人微微“戰栗”。想到痛處,聲淚 俱下,但不是涕淚橫流,而是“背身啜泣”。這些細膩之處都可以用傳統戲曲中青衣和閨門旦的程式動作來處理,能準確地表達出楊開慧此時此刻的感情。

      第 5場戲中,楊開慧暗中得知了天亮時敵人就要行刑的消息,而她的母親和兒子還以為天亮時一家人就可以自由了。楊開慧不忍心告訴親人們這個不幸的消息,她拿出 最甜美的笑容,陪母親說話,教兒子寫字。每演到此處,筆者總是潸然淚下,沒有程式,沒有行當,情自心中來,舉投皆是戲。正如唱詞所說,“青青湘妃竹,一管 淚斑斑”,那一盆的清水,就是楊開慧與毛岸英生死離別難分難舍的滿腹傷心淚。

      臨上刑場前,國民黨軍官何鍵要求楊開慧登報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可得活命。楊開慧沒有回答,而是在登報聲明上寫了六個字:“不完全,則寧無”,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也斷去了自己最后一線生機。

      她心中的那一份愛情,是何等的純凈無垢呀,在這里,筆者用了河南豫劇中刀馬旦常用的動作,提筆如上馬,扎步如挽弓,使筆如耍槍,揮筆如橫刀,一揮而就,如掃千軍,充分表現了楊開慧從容赴義的毅然決然。不如此,怎能表現一代巾幗的英烈之氣?

      《楊開慧》上演后,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并在第三屆中國豫劇節上取得了優異成績。于筆者而言,是一次學習,更是一次靈魂的洗練。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