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隨后,“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已成為我國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戰略。為響應國家提出的宏偉倡議,同時更好地尋找古代海上絲路的文化印記,續寫21世紀海上絲路新史詩,呈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獨特視覺,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現狀與憧憬,今年以來,廣東畫院副院長、油畫家馮少協啟動創作大型油畫系列《海上絲綢之路》。他傾注了所有的精力,以最大的熱情開始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此次的大型油畫系列創作中。作品全部完成之后還將舉辦世界巡回畫展,用藝術的形式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馮少協一貫關注時政、關注人文,并形成了深沉、滄桑、宏大的現實主義油畫創作特色。2003年,他的《關注中國文化市場——馮少協藝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以10多年基層文化管理者的經歷對中國文化市場用繪畫藝術形式透視出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進行了反思;2006年,他再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東的鴿子》專題油畫展,以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視野與人文情懷,展現出中東地區民族沖突的重大事件與和平愿望;2008年,他的《汶川特大地震》系列作品把新聞紀實與藝術創作相結合,在有關印痕與記憶的載體中傳遞出藝術家悲天憫人的情懷;2009年,他創作了《百年廣州》系列作品,可以視為一個21世紀的中國油畫家對于最初來自西方的寫實主義樣式的回響。展覽在全球巡展,引起轟動。《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再一次彰顯出,馮少協擅長關注現實、關注前沿,無論對國際事件還是自身家園,他都有著敏銳判斷和創作能力。
馮少協《海上絲綢之路》系列油畫創作引起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林墉的關注,欣然寫出充滿激情的《歷史無限》:“歷史總是靜靜的,而馮少協并不靜。心中的躁動,令他火熱。有趣的是,在那蘊藏的熱火中,他覓到壺、瓶、碗……用少有的寧靜來回味久遠的歷史,壺瓶若近,但歷史若遠!遠近的對比,使我叩膝!”“歷史無形,而馮少協的畫有形,正是因為這深刻的落差,使我們愿意一再看看馮少協的畫。要知道,歷史有永恒的一面,而馮少協的藝術,有終極的存在,于是,馮少協正在走的大路,實在具有意義。畫畫這件事,可大可小,因人而異。我看,馮少協走的是大道!”
廣東省文聯原主席、廣東畫院原院長劉斯奮也撰文《歷史情懷的藝術再現》給予充分肯定:“馮少協是一位對現實有著特殊敏感,并勇于探索和實踐的畫家。”“從已經完成的作品來看,大體分為三類:海港風景、建筑遺址和出土文物。這三種題材從不同的角度構成了一個頗為完整的歷史時空。就視覺而言,既有遠景的開闊,也有中景的凝視,更有微觀的關注,形成一種多維度、多節奏、多色彩的交響組合,使那一段歷史獲得某種頗有深度和厚度的表現。”
據悉,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馮少協也將前往“海上絲綢之路”有代表性的沿線城市,尋訪“海上絲路”的歷史遺跡,進行深入采風,收集相關創作素材。作為一個具有文化責任感的畫家,馮少協創作《海上絲綢之路》大型系列油畫,正是在我國大力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背景下,選取了當下的重大歷史題材作為出發點,創作優秀的藝術作品,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