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正文
能夠入選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名單,我深感榮幸,也深知責任重大。尤其是對自己創作出切合實際的文學作品,寫好自己的長篇小說《人子》深有裨益。為此,在赴青海深入生活前,我與青海省作家協會做了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隨后赴青海省西寧市及德令哈市實地采訪。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深入生活的時間基本情況:
深入生活的時間自7月2日起,至7月12日結束,前后共11天時間,行程六七千公里,采訪各類人員30多人,主要采訪、體驗生活的地點為青海省德令哈市的五大監獄農場。
德令哈市地處高原,海拔在2980米,空氣含氧量較低。在深入生活過程中,我遇到了身體、生活不適等困難,同時加之當時的一些人返回內地等采訪難題,但憑借當地文聯、作協和一批朋友的幫助,在預定時間內,圓滿完成了采訪任務。
二、主要收獲:
1、了解到勞改農場的基本情況。德令哈農場曾經是青海最大的勞改農場,人數最多時達到20多萬人。而青海自1959年至1962年間,從全國各地調集近200萬勞改犯到青海進行勞動改造,規模之大,范圍之廣令人吃驚。作為我準備創作的長篇小說《人子》故事背景地之一,德令哈給我的小說創作提供了大量的人文地理背景,成為推動小說人物命運發展的重要事件發生地。而德令哈的大大小小的農場,在歷史的演進中,好多已經失去了其原來的功能,而其在歷史上曾經發揮的重要作用,各級各類人員對德令哈的付出與貢獻,已經深深地鉻印在其發展進程中。
2、采訪到了當年在勞改農場的相關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我面對面地對三種人群進行了采訪,一是當年的勞改犯。他們勞改期滿后,留在農場作為留用職工,在農場改革的過程中,成為農場的一分子,目前生活狀態良好。他們對彼時監獄改造的情況,仍然記憶深刻。二是當年的管教干部。作為監獄系統的管理人員,管教干部有的返回原籍,有的留在當地,但有一些留在農場,在農場改革的進程中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保障和工作榮耀,心理反差較大,生活條件較差。三是當年在農場生活的干部子弟。這群人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和見證了農場的興衰。而這些人物,也將對我小說創作的人物群體的塑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豐富和完善了小說人物的塑造。定點深入生活的實踐,為小說人物的塑造提供了更豐富的究竟和可能。在采訪之之前,對勞改農場人物的生存境況缺少最基本的了解,通過深入生活,基本弄清了不同人群的存在與生活方式。
4、得到了青海省作家協會的充分幫助。在采訪溝通和推進過程中,青海省作家協會給予了非常多的幫助,從聯系采訪對象到采訪條件的提供,都做了大量工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各級作協的協作意識和“家”的概念。
三、創作計劃
1、從青海回來后,已經創作完成了部分散文作品,擬于在級刊物上發表。
2、10月份著手創作長篇小說《人子》,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小說,字數在20萬-30萬之間。
四、建議:
對作家在深入生活過程中創作的作品,作協可否在作協的刊物上,予以登載?
再次感謝作協的領導關心及定點深入生活的扶持制度。
20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