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戲劇院團 >> 正文

    中國劇院管理人才“大師班”正式開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27日1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5月26日,由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國家大劇院及英國皇家歌劇院共同舉辦的舞臺技術與舞臺管理的“大師班”在此間開班。

      近年來,中國各地建設落成的“大劇院”如雨后春筍,而劇院高級管理人才的缺口卻越來越凸顯。針對這種現狀,國家大劇院決定面向全國,開辦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舞臺技術與舞臺管理的“大師班”。“大師班”將采取“北京-倫敦”兩地開班、雙城授課的方式,所學內容也不是“ABC”的入門課,而更像是“MBA”的高端課。

      據統計,2010年至2013年,全國已建成和將建成劇院達40家左右,平均每年要建成十家大劇院。僅北京西城區天橋演藝區,到2020年就將建成擁有50個演出劇場群的演藝集聚區。

      劇院建設熱潮勢不可擋,相關管理人才、尤其是舞臺方面的管理人才需求隨之增長,然而在中國,除中央戲劇學院開設了專門的舞臺管理專業外,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幾乎為零。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表示:“國內目前的舞臺管理人員大都來自兩種渠道,一種半路出家,從演員、技術人員等行當過渡轉型而來;另一種是師傅帶徒弟,以‘傳幫帶’的老法子培養接班人,整個行業都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科學化的培養體系”。

      2008年,國家大劇院與英國皇家歌劇院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大劇院院長陳平與英皇原總裁托尼·霍爾在接洽中,談及雙方在舞臺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高級舞臺技術與管理大師班”于是應運而生。大劇院院長陳平表示:“作為國字頭藝術機構,國家大劇院的人才戰略,應該著眼全行業與全中國,為整個劇院產業的人才建設‘輸血造血’”。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相關領導也表示,大劇院的這一做法充分體現了她作為行業領軍者的胸懷和社會意識。

      經過三年的醞釀籌備,2012年“國家大劇院高級舞臺技術與管理大師班”正式開班,如今已走過第三個年頭。在過去的兩年,來自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上海大劇院,中央芭蕾舞團、深圳大劇院等全國各地的40余名舞臺管理人才成為了“大師班”的光榮“畢業生”,現在他們無一不是各自戰線的“頂梁柱”。

      據悉,本期大師班將首度分開國內班和國際班,并全程配備翻譯。前三周為國內班課程,國際班將在此后赴英國皇家歌劇院實地考察學習一周。所有合格的學員將獲得由五家主辦方共同頒發的含金量極高的結業證書。

      作為“大師班”,該課程邀來的中英雙方的講師堪稱“黃金陣容”。

      英方講師羅賓·奧德乃是英國國家技能學院運營總監,擁有極為豐富的舞臺管理教學經驗;賽門·凱馳波爾同樣從業二十多年,是英國皇家歌劇院舞臺管理高級經理。中方講師有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部長管建波,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國家大劇院舞臺技術部副部長徐奇,國家大劇院資深舞臺監督馬為民,劇場設計與舞臺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棋,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舞臺科技部部長閆常青等一批行業精英。

      授課形式上,“大師班”也將突破常規和人們的想象,通過情景模擬、小組競賽、多媒體學習、工作坊實踐、App管理應用、實地觀摩考察等豐富多彩的“組合拳”形式,讓學員們學有所獲,取到“真經”。

      大劇院方面表示,舞臺技術與舞臺管理大師班針對的是劇院舞臺管理的高級人才,因而不是“ABC”的入門課,更像是“MBA”的高端課。課程內容涉及劇目制作、演出運營、舞臺技術、市場傳播、劇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所有課程設置當中,一套來自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舞臺管理方法模型成為一大亮點。大劇院相關組織者表示,這套方法與流程的模型翻譯過來可通俗稱為“舞臺提示本”,是目前全世界主流劇院應用最廣、科學化和專業化程度最高的一套模型體系,除英國外還被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廣泛推廣。大名鼎鼎的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所應用的方法模型也與之極為類似,就連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演出,其龐大而復雜的舞臺管理也依托于這樣一個模型體系。

      在“高級舞臺技術與管理大師班”開班授課的同時,國家大劇院也在積極醞釀和策劃更多旨在為全行業“輸血造血”的藝術項目。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透露,除英國皇家歌劇院外,大劇院近幾年已與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加拿大藝術中心等18家藝術機構先后結成了戰略伙伴關系,更多的學習交流項目正在籌劃當中。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