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藝到精深更顯平——記著名書法家葉天廢先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08日10:45 來源:吉林日報 戴景新

      

      

      人活七十古來稀,這說法雖然有些陳舊,可七十歲的人,有所作為的也是鳳毛麟角。書法家葉天廢老先生今年正逢七旬,雖身體欠佳,但仍雄心勃勃,每天筆耕不輟。他正準備出一本書,名為《雪爪經年》,我有幸先睹。翻開他的書,就像翻開了他的人生……

      此書自作序言,只有四個字——“無話可說”,耐人尋味。這讓我想起古人所立的無字碑。書上無話可說,碑上無字可寫,是不是一樣的意思呢?好像都是為了給人留下評說的空間吧!

      坎 坷的經歷,淡定的人生,他僅用一句話就概括了:“人生十有八九難如意,留下憾事啟后來!痹谕馊丝磥,他的人生頗為輝煌:曾是吉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吉林 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書法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第五屆代表。這些桂冠,正是他成功的佐證。其實這并非他的追求。他自幼受家庭熏 陶,立志投身于藝術,寒燈夜雨,窮其畢生的精力為之一搏。張弛自有道、耘礪不知年,正是他為藝的寫照。

      葉老精到的小楷,極具館閣體 的韻致,卻又跳出了館閣體的呆板,賦予它活潑空靈的內涵,正如《文心雕龍》中所述:“人秉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彰顯出他60年的功夫。 他的行書,若行云流水之自如,有氣吞山河之豪邁。了解葉老書法的人,都說他的行書很難把握,隨意性大。這才是跳出法外的象征。自古書無定法,筆隨手,手隨 心,書法寫的正是心境。

      他的墨跡遍及祖國各地的碑林,大、中城市的紀念堂、館,名山寺、廟以及商家匾額。他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作品還應邀參加新加坡、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展出,這些奠定了他書法大家的基礎。

      他 在吉林市書法家協會連任兩屆主席,整整10年。早在1986年至1988年,他還是《青年科技報》美術編輯時,就連續三年在市文化宮教書法,每班80人。 如今他也不知自己教過的學生有多少,可謂桃李滿江城。他的弟子,大都是那時的學生望門稱師的。他在教書法時,從不把自己看做老師,也不把學生看做學生,而 是看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因此他的追隨者甚多。他在教學中也與眾不同——首先教學生做人之道,然后再教其書寫之法,功夫下在啟發學員的悟性上。“師法造 化,中得心源!北臼侵袊囆g的靈魂。他常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俗話激勵學生們自學。教化學生務實求淡,腳踏實地,淡化名利,修己閱人。他反對 那種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花拳繡腿,反對把書法商業化的市儈。

      他崇尚傳統書法,反對離經叛道的刻意創新。他主張對傳統文化全面承傳,不僅僅學古人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學古人的品質。雖然書法、繪畫本身可獨立成為藝術品,但它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識的載體,其精髓正是被它包裹著的精神。這些都使學生們受益匪淺。

      他 對吉林市文化藝術的發展與建設,也有獨到的見解。吉林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應紀念的名人較多,如“三杰”、“四老”和愛國商人牛子厚等等,不可能每個人 搞一個紀念館。他高屋建瓴地提出:應該建一個“吉林名賢館”,可分門別類地展示他們的藝術成就和豐功偉績。“吉林名賢館”雖未成現實,卻給我們指出了思考 的方向。

      追求既有快樂,也有痛苦。面對物欲橫流的現實,他顯得頗為淡定,常以“能吃飽飯不算窮”的說法自我安慰。

      葉老不但喜歡寫“大愛無疆”,也愿意踐行它的內涵,無論是抗震、抗洪、抗旱,他都積極組織公益捐助,他不但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他的帶動下,吉林市書畫界愛心奉獻蔚然成風。

      葉老在青年時就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不但書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而且在繪畫、京劇、武術領域也出類拔萃。他涉獵廣泛,不僅表現在對書畫藝術的執著追求,還表現在對文學的熱愛,尤其是傳統的詩詞歌賦,常常是出口成章,令人贊嘆。

      倘若你有幸賞一賞他瀟灑酣暢的書法,聽一聽他字正腔圓的京劇,看一看他一招一式的武術,品一品他談經論道的妙語,想一想他人生追求的恬淡,就會對他的平凡頓生敬仰……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