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電視節目接洋氣更需接地氣(呂艷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19日09:49 來源:中國藝術報 呂艷平

      時下的電視熒屏,太多的選秀、相親節目廣受詬病,近來各地陸續推出的一些電視問政節目,則通過“百姓參與、百姓評說、百姓監督”的方式,給觀眾帶來了一種久違的清新、親切之感。綜觀此類電視節目,它們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節目內容觸及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用生動、公開的現場互動取代空洞的公文回復,讓政府部門進一步理順監管職能、落實服務承諾,從而進一步優化社會發展軟環境。也正因此,不僅讓電視問政這類頗接地氣的電視節目在收視大戰中屢創佳績,而且與那些帶有海外血統的綜藝娛樂節目相比,此類節目收獲的口碑也是相當不俗。比如說, 2013年湖南經視推出的《電視問政》節目收視率遠超熱播電視劇,而且即便是在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熱播的情況下,該檔節目的收視依然堅挺。2012年武漢廣播電視臺推出的《電視問政》節目也達到同時段熱播電視劇一到兩倍的收視率。

      通過電視問政這類節目讓公眾參與地區社會管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從國外來看,這方面已有成熟的先例,如美國NBC的《與新聞界對話》 、 CBS的《面向全國》等即是此類節目。在國內,早在2002年鄭州電視臺就出現了類似于電視問政節目的《周末面對面》 。至2011年,電視問政節目作為一種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形式,已出現在湖北、湖南、江蘇、河南、廣東等地。2013年,在全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大環境下,不少電視問政節目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或許在一些觀眾看來,電視問政節目看上去只是得到了一個臨時的承諾,事后種種社會問題依然屢禁不止,所謂的“電視問政”最終也不過是另一種“真人秀” 。但筆者以為,電視問政節目跟普通的“真人秀”節目有本質上的不同,“秀”是次要的點綴,問政才是重點。電視問政節目的意義在于,不僅為輿論和民眾提供一個監督政府的機會,同時政府也可以借此察納雅言,對相關政策予以完善。更重要的是,電視問政節目不僅敢問、敢質疑、敢批評、敢于自報家丑,而且扎根在民生基礎之上,充分地接地氣,這份勇氣和經驗無疑都值得肯定和推廣。

      此外,作為一檔非綜藝性非娛樂性的原創節目,電視問政節目在收視率及社會影響力上所取得的成功,或許也可以引發我們這樣的思考:電視節目不僅要接洋氣——版權、內容、模式的引進,追求市場運作化、商業的最大化;電視節目更要接地氣——反映中國百姓的愿望、訴求和利益,引導大眾的主流社會價值,研發本土電視節目的市場化運作方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