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2013戲劇:經典主題平庸小年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09日09:54 來源:新京報 石鳴

      【2013戲劇盤點】

      如果戲劇也像農作物收成一樣,論“大年”、“小年”的話,2013年無疑算不上大年。不溫不火的勁兒從年初一直延續到了年末,間以幾個不大不小的亮點。這讓走在去劇場路上的人總是在期待,下一部戲能有一次淋漓盡致的宣泄和爆發。

      ■ 兩門功夫

      外功:俄羅斯人獨霸

      相比前兩年,2013全年舞臺上竟數不出一部有分量的莎士比亞作品,遑論其他英倫經典。于是,在英國人大幅缺席的狀況下,俄羅斯人獨領這一年最佳演出的風騷。

      年初,北京人藝的“以色列戲劇邀請展”上請來了兩部以色列戲劇,其中蓋謝爾劇院的《唐璜》明顯勝過卡梅爾劇院的《手提箱包裝工》,而前者正是由俄羅斯的猶太移民在三十年前建立的一個劇院,至今仍遵循前蘇聯導演中心制的傳統。去年該劇院的《敵人,一個愛情故事》曾經來華并大獲好評,讓國內戲劇圈開了眼界,今年《唐璜》的導演亞歷山大·莫爾夫是蓋謝爾劇院幾十年來唯一一次邀請“外援”,邀請的理由正是此人長年和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的知名劇院合作排戲之后在俄羅斯戲劇圈積累起來的顯赫聲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稍遜下風的卡梅爾劇院其實也曾依托俄羅斯傳統而為國人熟知,它的《安魂曲》的劇本來源正是契訶夫的三篇短篇小說。

      6月底,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了中俄合作版《萬尼亞舅舅》,演員來自中方,導演、舞美、燈光設計均來自俄方。這是上話近年來諸多戲劇制作中最讓人驚喜的作品之一。盡管圍繞著何為“地道的俄羅斯風格”,中俄雙方存在著意見分歧,但在導演阿道夫·沙彼羅的把控和演員的努力配合下,舞臺最終還是讓人領略到了“似斯坦尼而非斯坦尼”的正統俄羅斯味道。

      與這部《萬尼亞舅舅》呈呼應態勢的是來自美國運動集市劇團的《安東尼的舅舅》。這部戲于去年11月在上海國際當代戲劇節上進行了中國首演,之后巡演到北京。這是一個將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拆解之后重新組裝起來的小劇場劇目。然而,這個重組版盡其所能地保留了契訶夫的精髓,卻不拘于上百年來積累起來的詮釋傳統加諸于原著的種種陳見與束縛。

      然而,“俄羅斯制造”的標簽并不能百分之百成為優品保證。年底,北京人藝的“諾貝爾計劃”上演了皮蘭德婁的經典劇本《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導演彼得羅夫正是來自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劇院,然而,在其主導之下最終的舞臺呈現卻不盡如人意。

      內功:輪回照進現實

      2013年是農歷蛇年,加上《白蛇傳》故事的家喻戶曉,田沁鑫的《青蛇》從公布演出計劃起就應景地成為了一個談論的話題。劇本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曾在20年前被徐克改編成電影,主演張曼玉、王祖賢,締造了一代經典。諸多珠玉在前,加上包含袁泉、秦海璐等明星的演員陣容,田沁鑫版的話劇《青蛇》一問世即受熱議。田沁鑫的目的是要做一部戲“貫通人佛妖三界”,但借戲劇悟禪的可能性有多高?對《青蛇》兩極分化的評論,或許折射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有多復雜。

      “參禪”與“輪回”之說是賴聲川的《如夢之夢》的主題。在這部戲中,明星的光環效應被發揮得淋漓盡致。8個小時的長度、環形舞臺的設置、蓮花池區域高達2013元的票價更是為這部戲做足了噱頭。從觀看體驗上說,這更像是在看一部日韓明星偶像劇;這個劇最大的爭議是8個小時的時長。網絡上甚至出現了粉絲們制作的觀劇攻略,事先指明了最佳觀看位置和時間點。

      8月底9月初,林奕華在內地巡演了新作《三國》,這部戲在創作班底上延續了去年的《賈寶玉》,也是一部借古喻今,時空穿梭的戲。然而,與《賈寶玉》獲得一致好評不同,《三國》差點走了麥城,批評變得空前尖銳,褒美之聲幾乎無法與之抗衡。這在導演林奕華來內地的作品中還是第一次。少了明星的林奕華有些孤弱無助,作品的文本在表達野心和表達能力之間存在的斷層也愈加突出。

      □石鳴(北京 媒體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