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小人物”的光彩(劉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20日10:22 來源:人民日報 劉 平

      新世紀以來,話劇創作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創作觀念的改變,創作風格的平民化。很多作品把創作視角聚焦普通人,講述普通人的故事,揭示普通人的情感,塑造普通人的形象,展示“草根”的力量。看這些戲,觀眾不僅在情感上感到親切,精神上也產生一種共振并獲得鼓舞。

      寫現實生活的戲,尤其是寫普通人的戲非常難,因為他們少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父親》和《春夏秋冬》卻比較成功地塑造了下崗工人的形象!陡赣H》(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中的老工人楊萬山,面對兒女們的下崗,起初不解、生氣、罵人、發牢騷,但當他認清了形勢之后,便把心中的不快變成了改變生活的勇氣,鼓勵兒女們去闖蕩,自己也重新走上街頭修自行車?吹皆浻问趾瞄e的二兒子靠著自己的奮斗在社會上闖出一條生活之路時,他無比興奮,其價值觀念也為之一變。從這個形象身上我們看到了下崗工人在工業轉型這樣特殊環境中的復雜心態和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春夏秋冬》、《秋天的二人轉》、《三峽人家》、《顧家姆媽》等同樣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劇中的人物,每天生活在家長里短的瑣碎之中,時而高興,時而牢騷,時而同人拌嘴、吵架,但在關鍵時刻,他們內心深處堅守著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用良心指引著行動,在平淡甚至有些苦澀的生活中顯示出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輝。

      《秋天的二人轉》(哈爾濱話劇院)中的老鎖,生活并不如意。上山下鄉時,他幾次把上大學和招工名額讓給別人;回城后,為救一個孩子被大火燒成重傷,找工作時哪個單位都不錄用他。但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為弱者打抱不平,為救“二人轉”演員二平的女兒,毅然舍棄了一切!度龒{人家》(重慶萬州歌舞劇院)中的錢三和胖嫂,平時牢騷不斷,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但他們能伸出熱情之手幫助因生活所迫一時走錯路的錢艷艷,以真誠的行動溫暖一顆受傷的心靈。此舉不僅感動了那些說怪話的村民,也令觀眾動容。《顧家姆媽》(蘇州市滑稽劇團)中的保姆阿旦,為撫養主人留給她的兩個孩子,犧牲了自己的愛情與幸福。別人說她多管閑事,她回答:“我是保姆,保姆首先要為孩子著想!”樸樸實實的語言昭示著一顆多么純潔的心靈!她的無私不僅彰顯了一位母親的情懷和美德,也燭照出一些利欲熏心者的渺小和骯臟。

      寫現實生活的戲難,寫農村干部的戲更難,但《郭雙印連他鄉黨》、《打工棚》、《黃土謠》卻寫出了不同特點的支部書記。《郭雙印連他鄉黨》(西安話劇院)中的郭雙印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卻有一種實實在在的奉獻精神。他不忍心看著村民受窮,主動放棄賺錢的鄉村醫生職業,毛遂自薦當上了村支書,領著黨員、群眾上山種樹、集資修路建學校。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體現出一種樸實的、鼓動人心的精神力量。《打工棚》(云南省話劇院)中的趙天云原是撒米落村的黨支部書記,想改變農村面貌卻沒有甩掉那個“窮”字。他不甘心失敗,出外打工,想不到包工頭正是他的冤家對頭馮大潮。他不卑不亢,頂著馮大潮的嘲諷與奚落,靠著力氣掙錢吃飯,一身正氣。他的正直和正氣不僅給那些不走正道的打工仔做出了榜樣,也教育了靠偷工減料、克扣工錢發財的馮大潮,并化解了勞資雙方尖銳的矛盾沖突。

      《黃土謠》(總政話劇團)是依據湖南一個村支部書記宋先欽辛苦10年還清村里欠債18萬元的事跡創作的,但作者沒有寫還債的艱難過程,而是寫“父債子還”的情感沖突。通過父子之間的心靈碰撞展現了兩代人的思想矛盾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劇作不僅寫了“有形”的父債子還,而且寫了“無形”的父債子還。大兒子宋建軍最后下決心辭去公職回農村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情節,就是作者一次“高于生活”的創作,表現出深厚的思想內涵。

      這些作品的成功,在于面對生活的復雜,不回避矛盾,不粉飾生活,注重人物心靈的刻畫。在描寫現實生活的艱難與困苦時,展現出人物復雜的內心與崇高的精神,具有一種真實的情感和動人的魅力。這是“草根”的力量,也是“小人物”的偉大之處。戲劇家契訶夫說:“在生活里……一切都是摻混在一起的——深刻的或淺薄的,偉大的與渺小的,可悲的和可笑的!苯裉,“草根”形象正是在這“摻混在一起”的生活中生長,并且在深刻與淺薄、偉大與渺小中顯示高尚的人格魅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