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 >> 正文

    范小青:潤物細無聲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9月25日11:17 來源:中國作家網 范小青

    潤物細無聲

    ——江蘇作協青年文學創作工作的一些體會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  范小青

    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在青創會交流發言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在青創會交流發言

      在全國龐大的青年作家方陣中,活躍著一支充滿朝氣、引人矚目的青年文學蘇軍,他們中既有在全國文壇已有了相當影響的優秀青年作家,也有更多生活在基層,堅守理想、默默耕耘的文學追夢者,他們是江蘇文學的新生力量,是江蘇文學走向明天的希望。

      江蘇自古就是一片深厚的文學熱土,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先輩,用他們的靈魂和智慧,生命和心血,為后人寫下了許多照耀中國文學史的經典名篇。尊崇前輩,提掖后來者,營造寬松、和諧、團結的文學生態環境,是江蘇文學界的優良傳統,也是江蘇省作協作為文學組織聯絡機構多年來堅持的工作準則和努力方向,希望江蘇的青年作家能夠在良好的文學氛圍和社會氛圍中不斷成長、成熟,走向全國文壇,乃至走向世界文學的大舞臺。

      一、開展調查研究,把握青年創作的全局

      推動青年文學創作一直是江蘇作協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為了解和掌握青年作家生活、工作和創作等全面情況,我們及時組織專題調研,為開展青年創作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我們在調研中注意到,江蘇由于地區分布、經濟發展等差異,在青年文學創作上也形成了不同區域的特點,經濟較發達的蘇南地區,青年作家大多受過較好的基礎教育,工作崗位也較集中地分布在教育、新聞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創作心態較為穩定,基本上不存在經濟上的后顧之憂,突出的是創作上的突破自我、尋求創新的焦慮。在其他地區,自謀職業和自由撰稿人更多些,他們除了創作的突破之難,還有現實生活的問題需要得到幫助。蘇中、蘇北都有不少農民作家,他們生活相對困難,但依然堅持文學創作。而不少城市的外來打工者,除了存在生活上困難外,還有本職工作與創作的沖突,以及所在單位的不理解、不支持等等情況。網絡作者的現狀更復雜一些,一部分已經在網站成名的作家生活寬裕,年收入遠高于一般白領階層,另一部分是很龐大的底層網絡作者,所謂的線下寫手,網絡文學門檻低,但淘汰率極高。頂層作者人數極少,收入極高,中層作者收入能維持在一般工薪階層水平,底層作者只能拿低保全勤,還有更多的作者連簽約都做不到。另外,網絡文學屬于新興的行業,行業規范還不健全,網文作者的權益保障、作品出版等問題,需要得到社會的扶持和幫助。

      了解青年作家的生存狀態,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加強針對性。依靠基層作協的相助,全省一盤棋,縱向橫向,聯系緊密,工作基線不斷下移,形成遍布全省各個市、各個縣的青年文學創作工作網絡,這個網絡點面結合,動態開放,既有重點作者,又有文學新人,既有文學專業狀況,又有生活狀況的反饋路徑。這樣,我們就有目的、有對象地開展工作,對于不同的狀態給予不同的支持和幫助。

      二、更新文學觀念,營造有利于青年作家成長的文學生態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市場經濟以來,中國的社會現實發生了許多變化,這樣的變化也在改變文學的存在方式,青年作家的成長面臨許多問題。發展中的問題只有以發展的方式來解決,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不斷推動文學健康有序地向前。我們打破了過去單一的文學管理與人才培養模式,在“大文學”的觀念下建設新的文學生態,一是將文學融入地方社會與經濟之中,創造條件讓青年作家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作為,利用他們在文學上的一技之長為社會服務,實現其人生價值和文學理想;二是開放文學的邊界,使新的文學類型、寫作方式和文學新人成為文學的有生力量,使傳統的純文學與新的文學類型各展其長,和諧共生,省作協及各地作協都將網絡文學和暢銷書的青年作家納入視野和服務對象,紫金山文學獎也增設了網絡文學獎,許多原來在所謂圈子以外的青年作家都以各種方式參與作協的活動;三是抓住文化強國和文化強省建設的發展機遇,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強調文學在文化生產中的母體地位,推動宣傳文化部門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設,為青年作家的脫穎而出創造機會。這些全方位的思考和實踐不斷優化江蘇的青年文學生態,拓展了青年作家的成長空間,為全社會重視青年作家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三、出臺系列舉措,加大扶持青年文學力量的力度

      鼓勵青年創作,關鍵是抓落實。江蘇作協近些年來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形成一系列比較可行的辦法。

      一是設立獎勵機制,鼓勵文學新人,除在紫金山文學將中特設“文學新人獎”外,所有的文學獎項都向青年作家傾斜。在省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創作與評論項目中,有意識地向更年輕、更有潛力的作家傾斜,以達到集納文壇新人,加強作家隊伍的梯隊建設目的,在每年的重點扶持項目中,青年作家、批評家所占的比重都超過50%。

      二是不斷完善作家簽約制度,對創作勢頭良好,有潛質的青年作家實行簽約制,每兩年一屆的簽約,每屆十人以上,目前已經是第六屆。由省作協給予完成簽約任務的青年作家一定的資金扶持。同時,為吸引青年文學人才加盟江蘇文學陣營,在專業作家制度以外,我們設立了非駐會作家簽約制度,為無固定職業但在文學創作上有成就和影響的青年作家提供資助,除不進編以外,其他待遇都參照駐會專業作家。

      三是推出“壹叢書”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是面向40歲以下的從未正式出版過文學著作的青年作者,由作協全額出資,資助他們出版自己的第一部文學作品集。“壹叢書”計劃在江蘇文壇和社會上都引起較大反響,受到青年作家的廣泛支持與響應。目前,共進行了三屆“壹叢書”的申報評選出版工作,以作品品種齊全、文體多樣、地域色彩鮮明、文風個性突出、裝幀精美而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30位青年作者脫穎而出。

      四是舉辦青年作家讀書班,為青年作家的專業成長加油充電。至今青年作家讀書班已經舉辦了二十四期,每次參加三十人左右,有綜合的,有分文體的,有全省性的,也有與地方聯辦的,集聽課、改稿、討論、讀書和采風于一體,深受青年作家的喜愛。今年春夏,我們分別在南通市和睢寧縣舉辦了兩次青年作家讀書班。睢寧是江蘇徐州地區的一個貧困縣,文學氣氛濃厚,寫作者眾多,專門為一個縣舉辦青年作家讀書班,是省作協自創辦讀書班以來第一次,當地幾十名青年文學愛好者參加了培訓學習。把讀書班辦到市、縣去,是我們工作的一個創新思路,辦班走基層的方式頗受歡迎,這次我們舉辦睢寧縣班時,徐州地區全市范圍包括縣、區參加聽課的文學青年多達一百多人。我們將不斷完善這種形式,為更多的文學青年提供學習的機會。

      五是舉辦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為有實效地提高創作水平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和參考。在著力提供適合青年作家成長的外部環境的同時,更注重這個群體內在涵養的修煉。無論是正在成熟的70后,還是已然崛起的80后、90后,他們的生活閱歷、品學修養都有待提升、需要錘煉。年輕是他們的優勢,在給文壇帶來活力,帶來清風,帶來動感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思想內涵的單薄,沉溺于小我的苑囿,對現實的漠視,對傳統的疏離等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到作品的審美質地,阻滯了作品向更高遠、更深廣的境界飛升。近些年,我們每年都召開相當量次的青年作家創作個案的研討會,有的在地方舉行,有的在南京舉辦,也有的得到中國作協的支持,在北京舉辦。針對他們創作的特點,邀請省內外專家批評家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點評剖析,一方面對青年作家的創作熱情鼓勵,另一方式也從其創作實際出發,聽診把脈,幫助他們走出創作的瓶頸。

      四、促進創作與評論的同步發展,推動青年文學的良性互動

      江蘇文學一直有著較強的理論批評的傳統,江蘇的青年文學批評與創作同步發展,不僅為江蘇文學的發展提供理論的支撐,也使江蘇文學對整個文壇保持著銳利的觀察與發現,一支新的年輕的文學批評隊伍已經成長起來。這支青年批評家隊伍大都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具有扎實的批評功底,同時又具有青春的朝氣和永遠向前的進擊姿態,他們在批評界已具有較好的口碑和成績,許多研究成果獲得了份量很重的獎項,為文學界和學術界所矚目。特別值得肯定的是,江蘇青年批評群體始終關注江蘇的文學,關注江蘇青年文學創作,或宏觀研究,或個案評論,或舉辦研討活動,以多種方式不遺余力推介江蘇文學尤其是江蘇青年文學創作。青年評論家與青年作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坦誠相見,是良朋,又是諍友,為江蘇文學不斷輸送健康清潔的空氣。

      從2010年起,省作協在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與張家港市委市政府合作舉辦文學評論評獎,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屆,每屆獲獎作者中青年批評家都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從今年起,這個獎提升并并入省委宣傳部的“江蘇省文藝評論獎”,相信會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力和權威性,對推動江蘇青年文學評論的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利用期刊平臺和其他活動平臺,不斷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

      《雨花》以青年作者、未成名作者為主要作者群,抱著“等待花開”的平靜心態,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示平臺和機會,同時采用提高稿酬的方式,激勵他們的寫作積極性。《鐘山》和《揚子江詩刊》都有培養青年作者的舉措,《鐘山》長期特設江蘇青年詩人詩歌專輯,《揚子江詩刊》與江蘇省作協青年創作指導工作委員會聯手,共同設立了每兩年一次的江蘇省青年詩人獎,對本省優秀詩人和詩歌原創給予獎勵。《揚子江評論》重視省內外青年文學批評家的成長,把他們作為刊物的基本作者隊伍。前不久,與中國現代文學館合作舉辦了青年批評家論壇,二十余位全國一線的青年文學批評家到會,對青年文學批評生態、青年文學批評品格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與此同時,我們還借助各種文學活動,給青年作家鼓勁。今年初,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江蘇省作協與《人民文學》雜志社聯合設立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挖掘和發現文壇最新生力軍,吸引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與文學相遇,和文學同行。雖然評獎范圍是面向全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作家的,但相信它一定會對江蘇的青年創作產生良好的影響。

      在省作協的各工作委員會中,基本都是以文學門類來分項的,唯獨青年創作工作委員會例外,這是我們專門針對青年文學創作而增設的,由一名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擔任主任,長期以來,青創委通過各種活動,提供機會讓青年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多相聚,多交流,開闊眼界,提升境界。從早年的結對拜師,到后來的個案研討等等,讓更多年輕的、默默無聞的的寫作者進入作協這個大家庭,青創委的這個平臺,既是青年作家亮相的舞臺,也可能成為他們成長中的跳臺。

      青年作家是文學的未來,是文學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尤其是在經濟大潮洶涌、拜金主義盛行的時候,一些懷揣著文學夢想的年輕人無怨無悔地選擇了文學這條路,在寂寞寧靜的文字間尋找精神的皈依,尋找鏈接外部世界的路徑。他們需要呵護,需要滋養,需要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幫助青年作家成長是作協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我們要有耐心、恒心和愛心,大處著眼,微處滲透,潛移默化,全方面、多形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文學環境。我們也希望青年作家們有責任、敢擔當,積極融入大時代的潮流,堅守崇高的文學理想,潛心創作,在文學之路上走得更遠,更踏實,更穩健,為中華民族的文學之林增添絢麗多彩的篇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