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傳承“活”的經典

    ——專訪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耿其昌、李維康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6月25日16:47 來源:人民政協網 謝穎

      編者按今年初,由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天津、上海市委宣傳部,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國家京劇院、上海京劇院等共同參與實施的“拍攝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啟動。通過舞臺巡演和電影拍攝兩種方式傳承經典。在藝術家、學者等的共同努力下,名家薈萃的《龍鳳呈祥》和《霸王別姬》兩出經典劇目巡演獲得巨大成功。近日,記者獲悉,《龍鳳呈祥》的電影拍攝工作已經完成,正在緊張的后期制作中。經典重排有怎樣的新意?京劇藝術如何與電影藝術協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龍鳳呈祥》主演、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耿其昌、李維康夫婦進行了專訪。

      京劇需要認真的精神

      記者:《龍鳳呈祥》是一出京劇的經典劇目,對觀眾來說可算是耳熟能詳,這次重新排演,有什么特點?

      李維康:重排《龍鳳呈祥》要追溯到2011年11月,那時就開始籌備。《龍鳳呈祥》作為經典劇目凝聚了許多藝術大師的表演精華,大家早已十分熟悉,但拍攝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是要展現記錄當代京劇的成果,所以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完全從藝術規律和藝術質量出發,力求精品。

      拿劇本來說,京劇界、評論界的藝術家、學者坐在一起,在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下,對劇本暢所欲言,確定了繼承傳統、保留精華的精神,最大限度體現經典的風貌,在此基礎上逐字、逐句、逐場次的潤色、審核、把關,反復斟酌、修改。多次研討、評判,最終確定了演出整理本。

      從演出陣容上看,參與演出的老中青京劇藝術家,薈萃了各個流派的名家,院團領導也親力親為,大家都把戲放在第一位,不計主配演。由于強強聯合、流派紛呈、個個精彩,保證了劇目在藝術上的完整與成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向國家京劇院推薦了有豐富經驗的荀皓、任鳳坡、常貴祥三位老導演出來組織把關,在這次拍攝過程中,這三位70余歲的老同志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十幾天幾乎天天工作到凌晨,令人敬佩。

      記者:從藝術上來講,又是如何把握的?

      李維康:自從接受了《龍鳳呈祥》的巡演和拍攝任務后,回想起這一年多時間,我們幾乎天天生活在這個戲里,雖然時間已經不短,但仍覺得十分緊張、不夠用。足見京劇藝術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再熟的戲也要認真準備。京劇表演理論強調體驗與體現相結合,京劇要感動別人,演員必須先感動自己,不僅是以情帶唱,所有的表演程式——四功五法都必須從人物的感情出發,用心去體現運用京劇程式。老話說,要程式,不能程式化。所以我再一次對孫尚香的所有戲進行了更細致的研究,在充分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

      同時,京劇又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精細的藝術,舞臺上的完美呈現需要方方面面的細致準備。比如服裝,我把服裝師請到家里來,研究我搜集的資料,討論具體設計方案,面料顏色,繡活絲線色彩的搭配,水袖的長短面料等,甚至連劍穗的長短都要仔細定準。京劇音樂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次為了使音樂在不偏離傳統的情況下更為豐富,所有藝術家們反復進行試驗,直到大家認可。

      今年1月《龍鳳呈祥》在北京首演的時候正是最冷的時節,氣溫達到零下十度。但很多戲迷從內蒙古、河北、湖北等各地趕來看戲,之后又追到上海看巡演,令我們既欣慰又感動。

      耿其昌:這次排演《龍鳳呈祥》一個很突出的感受就是,很久沒有這么認真地排戲了。雖然這是一出老戲,但是你認真了,你精致了,戲就好看了,觀眾也滿意,它就有了新意。演員常年表演進入一個“模式”后,就有可能不走心,在“慣性”中表演,沒有了感情的京劇自然無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我們京劇人,乃至對京劇的發展來說,這次經典劇目電影拍攝工程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那就是對待京劇藝術,必須有認真二字。

      以認真的態度去研究,才能有精彩、有新意。這次李維康飾演的孫尚香就有好幾處“不同凡響”。拿《別宮》這場戲為例,她將以往舞臺上呈現的孫尚香三跪吳國太的戲稍作修改,一退,二退,然后上前一跪,細膩地表達出孫尚香在困難中得到母親支持的感動之情和即將離開的戀戀不舍,既演出了新意,又沒有丟掉傳統戲曲的規范,反而深化了傳統。這是帶著戲的三跪,以前沒這么演過,效果非常好,觀眾很認可。

      記者:您剛才談的認真體現了對待經典的態度。經典在京劇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次拍攝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來看,今天怎樣傳承經典劇目?

      耿其昌:我們一直強調,對經典要敬畏,首先一定要繼承好。我們在1958年開始學戲時,趕上了許多好的老師,當時老先生們都身體非常好,有許多原來“富連成”、中華戲校各流派的老師傳授藝術。1960年,我們就開始演《龍鳳呈祥》這出戲。畢業之后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學習和實踐的腳步。不過這種學不是死學,只守著傳統而沒有個人的靈魂,觀眾是不會感動的。過去前輩們常說活曹操、活魯肅,這些名稱是怎么來的?因為他演出了人物的精髓,讓觀眾看后,覺得舞臺人物非常鮮活。

      拿這次《龍鳳呈祥》中劉備的角色來說,在以往的多個版本中,他都是配角,演來稍顯乏味。但我在舞臺上表現這個人物,我沒把他當配角來演。我不加戲,不減戲,尊重藝術規律,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實他的感情,挖掘人物內心,用自己的體會和獨特創造演出新意。

      其實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有著眾多藝術家成功的演繹。我們今天傳承經典,如果只是重現,或者還沒達到經典的氛圍,不能稱為經典。當代京劇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經典延續下去。

      給京劇插上翅膀

      記者:這次電影拍攝也是一個重要內容。我們知道戲曲和電影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有自己的藝術特色,這兩者的結合是對京劇藝術的創新的探索,如何實現兩者的協調和統一?

      耿其昌: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與電影藝術淵源已久,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實際上就是譚鑫培主演的同名電影京劇藝術片段。作為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用電影表現京劇,首先還是要尊重戲曲的規律,現在有很多話劇導演來導演京劇,有的人對京劇傳統手法不屑一顧,這就動搖了根本。這次《龍鳳呈祥》電影拍攝導演說了這樣一句話:京劇在舞臺上呈現其特有的節奏,但用電影手法,在保持京劇傳統的同時,可以改變京劇的節奏,讓它更流暢、更快,更適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對此我很贊同,在保證京劇藝術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用電影的手段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如果完全按舞臺表現來拍,那就跟錄像片沒什么區別了。李維康:京劇舞臺藝術與電影藝術有很大的不同。在舞臺上,我的表演是一氣呵成的。但在電影拍攝中使用分鏡頭,更需要演員隨時調動感情,更注重體驗和體現,尤其是中近景鏡頭。

      京劇與電影的結合,毋庸置疑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但難度很大,能否呈現出好的效果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不過,這種嘗試值得鼓勵。這次拍攝大家是盡心盡力的,導演、攝像、燈光、演員等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每場戲拍攝很多條,為后期剪輯積累豐富的素材。

      記者:京劇與電影的結合對京劇的發展有怎樣的影響?

      耿其昌:用電影等現代傳播手段來展現京劇是十分必要的。電影的受眾面比劇場大很多,可以給京劇插上翅膀,讓更多的人喜愛京劇。同樣,它也有一個前提,京劇電影一定要是精品,要能吸引人,否則還不如去劇院。目前在這方面,我們還沒有豐富的經驗,無論從導演還是演員來說,都有很大的空間去學習、體驗,所以,我們需要培養一批既懂京劇又懂電影的專家。《野豬林》和《楊門女將》等戲曲電影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們既保持了傳統的風格,又充分展現了電影的特長,這與崔嵬先生作為電影藝術家和超級戲迷的雙重身份分不開,他懂戲,才能夠運用電影的手段,把京劇的精髓拍出來。

      我們也期待著能夠看到既傳神體現京劇的審美特點,又恰當運用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二者和諧統一、相得益彰的京劇舞臺藝術片。

      ■相關鏈接

      “拍攝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是建國60多年來,也是京劇歷史上首次開展的最大規模的“京劇經典傳統大戲”排演、拍攝工程,其意義在于推動全社會對國粹京劇藝術傳承發展的重視,高質量地把當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成果傳播、記錄下來。這項工程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精心選擇最具代表性和藝術性的經典傳統大戲,通過巡演和電影拍攝兩個環節,采用舞臺演出和電影載體兩種形式,將當代最優秀的京劇藝術家、音樂家對國粹京劇藝術的優質傳承和藝術風采廣泛傳播,永遠留存。

      經過反復論證,《龍鳳呈祥》和《霸王別姬》成為該工程試點。國家京劇院組織推出的由李維康、耿其昌、朱強、葉少蘭、趙葆秀、王平、陳少云、楊赤、安平、寇春華等聯袂演出的《龍鳳呈祥》以及上海京劇院推出的由京劇名家尚長榮和史依弘領銜主演的《霸王別姬》都獲得了較高評價,相關電影拍攝工作也順利進行,為后續開展的京劇經典傳統劇大戲的劇目遴選、劇本整理、排演、巡演和電影拍攝工作,從藝術和運作等方面積累和提供了寶貴經驗。

      圖1:《龍鳳呈祥》巡演劇照

      圖2、圖3:《龍鳳呈祥》電影拍攝中,李維康飾演的孫尚香(圖2)與耿其昌飾演的劉備(圖3)。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